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教學設計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么?為什么?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二、尊重從我做起(板書)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書)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么?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書)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么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