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單元 熱愛集體 融入社會 教材分析
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②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
③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9、談談對“謙讓”的認識?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謙讓。
(1)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要求人們謙遜禮讓。謙讓是形成和諧的社會秩序、文明的社會風氣不可缺少的道德規范。謙讓是一個人有涵養的表現,是對其他社會成員的尊重和寬容,并非意味著軟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2)謙讓首先要做到為人謙遜、禮貌待人,不惟我獨尊、盛氣凌人。謙讓突出表現為在榮譽、利益面前不爭名奪利,能自覺地為他人著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處和方便留給別人。謙讓還表現在能妥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和沖突。對于生活中人們之間發生的誤會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不妨主動謙讓,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糾紛。
10、談談對“分享”的認識?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分享。
①分享并不意味著失去,相反會使我們的人生更豐富多彩。
②社會是一個合作體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經驗、智慧和勞動成果。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只有通過分享和交流才能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條件。
③一個心胸開闊,樂于把自己的信息、擁有的知識與人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和進步。
11、幫助他人應注意做到哪些方面?
幫助他人首先要真誠,還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12、中學生應怎樣為社會做貢獻?
(1)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2)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
(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