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人人享有尊嚴權,法律維護我們的名譽權
難點:我們享有法律規定的名譽權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名譽權的義務。
(2)課前準備:發放表格評選最滿意老師和班級星級學生并做統計。
(3)教學過程
第一步:從“乞丐有尊嚴嗎”說起
1、(事件背景介紹:廣州白云機場有一乞丐在行乞時,有一個乘客
鄙夷的將施舍的錢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臉上,該乞丐不滿這種施舍態度,認為有傷他的自尊,他說:寧可餓死、凍死也不需要這種施舍。)
根據這件事,許多網友發表了評論,請你以“乞丐有尊嚴嗎”加入網評。
摘錄或及時捕捉學生評論的思想火花 。如:
我心飛翔:我為乞丐要尊嚴喝彩
冰糖葫蘆: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
總結: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決不因為施舍了別人錢物就有權利去侮辱別人的尊嚴。哪怕他只是一個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討的雙手時已經自己輕賤了自己的人格與尊嚴,但是你,作為一個旁人,均無權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僅剩下的一點人格尊嚴。
(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它不分地位高低、貴富貧賤、年齡大;2、明確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地位及具體內容;3、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現相關的法律條文
憲法第38條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
第二步:從評選活動談個人名譽
1、說說自己評選最滿意老師和星級學生的依據
2、根據統計結果公布大家選出的最滿意老師和星級學生名單,并說說你對他們的具體評價。
(目的在于:通過評選活動讓學生明白,名譽就是社會對一個人品德、才干和信譽的評價,評出的老師和學生就是我們對他們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認可)
3、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品行時,往往會用哪些詞語來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問題。)
品行表現 評價所用的詞 名譽
優良 (誠實、善良、正直等) (好的名譽)
不良 (奸詐、邪惡、卑鄙等) (壞的名譽)
問題一:名譽對一個人會有什么影響?(可聯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學生和賣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譽能獲得尊重和經濟效益;壞的名譽使人寸步難行。)
問題二:品行優良者一定會受到相應的評價嗎?
第三步:帶著問題二分析案例
1、見書本:受冤枉的大江(組織學生利用材料針對問題二展開討論)
老師引導學生分別從理論和現實的角度加以說明:
從理論上講:品行端正是獲得客觀評價的前提
從現實中講:品行端正不一定會受到相應的客觀評價(要求學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任意踐踏他人名譽的行為依然存在著。然后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在維護自身名譽的同時要維護他人的名譽。)
2、呈現相關的法律條文
民法通則第101條:通過熟悉法律條文要求學生明確:什么是公民的名譽權?法律是如何規定公民的這項權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動口不動手也違法嗎?
小張和小林是同班同學,有一天小林自修課吵,被小張記下后受到老師的批評。于是小林懷恨在心,想尋機報復。礙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張正面吵,又怕打架受處分,終于想了一個操作簡單的萬全之策:在網上臭罵小張。小林罵的解氣,越罵越過癮,可第二天小張難過了,面對同學們的指指點點,他是有口難辯,心靈受到很大的傷害,最終請病假在家休息。小張還得意的說:“我君子動口不動手,罵死了也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