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與人為善”含義,懂得與人交往,要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能只顧自己。
能力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與人為善,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學會寬容,理解和欣賞他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難,增進同學與同學,與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懂得與人為善,與己為善,與國為善的關系。
學情分析
一些學生在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識的支配下,他們習慣于只考慮自己,而不習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難以在實際生活中堅持做到與人為善。由此可見,使學生能夠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
教材分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內容是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 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釋義】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重要作用。
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
導入:今天很高興,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學老師,一起學習,今天我想講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字“美”,在開始之前,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語言告訴我們大家,你覺得你眼里什么是美的?
第一環節:最美的撐傘女孩
視頻剪輯《最美的撐傘女孩》
設計提問:1、為什么她會感動一座城市,而被稱為最美?
2、她的哪些行為讓你感受到她的善良?
3、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幫助他人
第二環節:最美的生活瞬間
生活中,美麗總是與我們相伴隨,小組討論下,看看我們能發現哪些生活中讓我們感受到美麗的生活片段與細節,關于你,關于我,關于我們大家。
聽取同學展示或者想象的美麗瞬間:1、最美的老師,2最美的父母,3、最美的小伙伴,4、最美的陌生人,5、最美麗的家,6、最美麗的學校,
問題卡片:1、能向我們描述你們的發現和想象嗎?
2、為什么你覺得這是最美麗的瞬間?
3、這樣的生活給會你怎么樣的感受?
4、我們能有什么辦法得到如此美麗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