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維護公共秩序第1站 生活需要秩序
第9課 維護公共秩序第1站 生活需要秩序一、教學設計:
課題
生活需要秩序
教學背景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本單元在第三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上升到公民的責任意識,把道德意識、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都提升到了責任的高度。責任意識不僅是一種外在的社會要求,更是人內在的心理要求,是成就合格公民,實現人生價值的核心心理機制。生活需要秩序,秩序需要各種各樣的規則作為保障。一個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的特征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規則意識,能否自覺資源地按規則辦事。本課重在引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突出法律這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對人們行為的指導。第四單元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提升和總結,也是本冊書的重點所在。學生情況分析: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開始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因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是思想品德課教學和課堂德育滲透的重要任務之一。當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接觸面越來越廣,他們在進行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以及各種規則規范。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如何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按規則辦事,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只有首先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學生才能自覺自愿地遵守規則;只有懂得了要遵守規則,才能談的上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教學準備: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和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各種規則,搜集一些與規則相關的案例、故事等,可以對比中外在某一領域里不同的規則,也可以帶學生進行一些課前的考察,讓學生從實際活動里了解與社會規則相關的信息,情況。教學方式:體驗式、探究式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秩序的重要性,體會遵守規則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性,從而自覺自愿地維護規則。(二)能力目標: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追問,拓寬思維的深度及廣度,能分析各種社會問題,制定一些和自身相關的規則規范。(三)知識目標: 了解什么是規則,社會生活中有哪些規則,理解遵守規則、維護秩序的重要性。ø 教學重點: 現代社會的秩序需要規則來維護。ø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遵守規則。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從學生實踐出發,深化學生對規則的遵守。通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維護社會規則,遵守社會規范。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秩序保證公共生活順利的實現,為人們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穩定的環境。本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秩序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多種多樣的規則秩序需要規則來維護。社會生活的規則多種多樣,主要有道德、規范、法律等。本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并進行比較,特別突出法律這一特殊規則的重要性。
自覺遵守規則
生活離不開秩序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第一環節:生活離不開秩序導入:XX年伊拉克巴格達踩踏事件XX年8月31日上午,數千人前往巴格達北部的一座清真寺參加一項重要的宗教慶祝活動,途徑底格里斯河上的一座橋時,忽然聽到有自殺式襲擊的傳聞,人群一片混亂,有人慌張逃散、也有人干脆直接從橋上跳入河中,結果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這是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伊拉克國內發生的最嚴重的一起公共安全事件,造成死亡人數在1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