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維護公共秩序第1站 生活需要秩序
提問:1.伊拉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一起嚴重的人員傷亡事件?2.你能想象一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嗎?3.良好的社會秩序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教師總結:社會是人組成的,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一個有序的環境。同樣,個人的生活、學習離不開社會的秩序。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秩序 活動:想一想,說一說,感受我們身邊的秩序地點
角色規則秩序
學校
學生
街上
行人
公交車
乘客
旅游景點
游客
圖書館
閱覽者教師總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秩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扮演的各種角色,都有我們需要遵守的規則,而規則是守護秩序的重要力量。二、規則是守護秩序的重要力量閱讀材料:讓規則看守世界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一所世界著名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書籍被毀于一炬。 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選擇。在此之前,他違反圖書館規則,悄悄把一本珍貴圖書帶出館外,準備閱讀完后再歸還。突然之間,這本書成為這所大學捐贈圖書中的惟一珍本。怎么辦?是神鬼不知地據為己有,還是光明坦蕩地承認錯誤?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忐忑不安的他終于敲開了校長辦公室,在說明理由后,鄭重地將書還給學校。校長收下書表示感謝,但接下來的舉動令人吃驚,他對這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后,毅然地把這位學生開除出校。 這所大學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學院,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學院更安全有效。提問:1. 你認為校長做得對嗎?為什么?2. 你怎么理解“讓校規看守學院,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學院更安全有效”這句話?教師總結: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秩序需要規則加以維護。對規則的遵守,對規則的維護,就是在維護社會的秩序。第二環節:多種多樣的規則小組活動:尋找我們生活中的規則要求:請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共同尋找生活中的規則(同學們從自身經歷或直接感受到的有關衣、食、住、行、學習等方面),并想象沒有了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教師總結:為同學所找的規則分門別類,大體劃分為三大規則:1、道德;2、各種行為規范 ;3、法律一、什么是規則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行為規范規則。二、三大規則比較
產生
調整范圍
實現手段
道德
自然形成
普遍適用
輿論、信念、習慣
中學生守則(舉例)
教育行政部門
在校學生
教育行政力量
法律
國家制定、認可
全國適用
國家強制力三、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三大特點:1.國家制定、認可2.具有普遍約束力3.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保障實施閱讀材料,完成填空:劉某駕車行駛在快車道上。當車行至立交橋彎道時,突然發現前方一百米外有人橫穿快車道,他當即猛踩剎車,但強大的慣性還是讓車撞上行人,造成行人當場死亡,車輛受損的惡性后果。事發后,交管部門根據對當時事故情況的調查,認為雙方均違反了相關道路交通法規規定,應該各負對等責任。經過法院審理,劉某賠付死者家屬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