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精選8篇)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1
課題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1)文化發展的實質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3)文化創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5)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6)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7)文化發展需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理解:
(1)社會實踐在文化創新中的作用
(2)文化創新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著民族文化的繁榮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4)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分析
(1)通過分析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跋的作用,來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
(2)通過分析明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徑;明確文化創新要博采眾長,又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2、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列舉事例說明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
(2)能夠舉例說明文化倉情識寸推動社會實踐和民族文化繁榮的作用
(3)通過結合現實生活深刻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徑
(4)通過結合具體事例把握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1)深刻理解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意義
(2)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更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重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難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課程標準
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評析國際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闡明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
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主要內容
備注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ㄒ唬、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課堂探究: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建筑藝術、語言文字,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請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探究提示:
1、民族節日:
◇課堂探究:(1)從春節和圣誕節兩個節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2)你還知道其他民族的節日嗎?
◇探究提示:
2、文化遺產
◇課堂探究:(1)麗江古城、復活節島巨石人像、努比亞遺址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分別體現了什么樣的文化遺產?
(2)你還能說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探究提示: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及表現
◇課堂探究:(1)表現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樣性,僅僅是內容、曲調方面的差異嗎?(2)你能否以服飾、飲食等為例,說明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探究提示: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ㄈ、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課堂探究:(1)比較第17屆、第27屆、第28屆奧運會會徽的異同,你能理解它們的文化印記嗎?
(2)用文化的眼光看,奧林匹克運動為什么會從希臘走向世界?
(3)從奧運會會徽的設計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探究提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課堂探究:(1)對那些面臨失傳的占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對進行搶救和保護,認為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2)你認為,我們還有哪些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探究提示:
3.尊重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ㄒ唬、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課堂探究:(1)旅游歸來,介紹異國他鄉的風俗人情、奇聞趣事;闔家團聚,高談闊論各自的所見所聞;獨居一室,打開收音機收聽節目……這些現象具有哪些共同特點?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于文化傳播?
(2)你能歸納出文化傳播主要有哪幾種方式嗎?
◇探究提示:
1.文化傳播的含義
2.文化傳播的途徑
◇課堂探究:當今世界經濟貿易往來頻繁,商業活動是否依然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
◇課堂探究:我同歷史卜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清你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指出它們對文化變遷產生的影響。
◇探究提示:
。ǘ、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1.傳媒及其發展
2.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課堂探究:你能用哪些方式搜集資料?比一比它們各自的特點。
◇探究提示:
。ㄈ、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課堂探究: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你還能提供哪些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話?
◇探究提示:
2.做傳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板書設計
練習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2
【課標再現】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二、文化傳承與創新
2.6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 資料演示:各民族傳統節日各具民族文化韻味。
¨ 從理解和尊重多種文化的角度,討論多元文化存在的意義。
¨ 討論或撰文: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為主題。
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 文化傳播有多種途徑;傳播和借鑒對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討論:“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承的影響”。
¨ 教育具有選擇、整理、傳遞、保存、改造和創造文化的重要功能;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遠影響。
¨ 演示: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長期交融,對現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明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了解文化的傳播與借鑒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6)了解文化傳播的方式及其特點
2、能力目標
。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多樣性
。3)在實際生活中傳播中國文化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歡迎世界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學生活動欣賞俄羅斯民歌《卡秋莎》、中國民歌《茉莉花》、韓國《大長今》,談談你的感受。
。ㄒ龑W生感受民歌中體現了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民族音樂、節日、文化遺產等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引: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獨特的文化,會集中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展現出來。
1.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學生活動:學生在預先準備的基礎上分別介紹中國和外國的傳統節日,展現文化多樣性
(1)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舉例:我們的祖幽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等。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龍頭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2)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舉例:在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合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蔼毚娈愢l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慶祝活動豐富多彩,通過掃塵、守歲、掛年燈、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賞花燈等習俗活動,祝福新的一年團圓發財、萬事如意,整個節日期問充滿著喜慶的氣氛。
。3)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舉例:茶道是一種以特有的形式和禮儀進點茶和飲茶的日本傳統文化。日本的“茶道”、韓國稱為“茶禮”、中國“茶式”。
2.文化遺產: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學生活動:你去過哪些文化遺產,能舉例分析一下它們的歷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嗎?
。ㄊ澜缥幕z產網、)
舉例:地震出的麗江古城,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展現了悠久、淳樸的納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有中國的長城、北京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大津巴布韋遺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倫巨石陣、麥加清真寺、比薩斜塔等等。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及表現
(1)文化多樣性的界定
──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
舉例:民族服飾、飲食的多樣性表現
(顯示:蒙古族的衣飾尚青、黑色,以皮衣為多,男女都穿袍子;彝族服飾種類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藍等色為主,襯以紅、黃等色;惠安女是福建惠安的一個女性群體,她們的服飾常被描述為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佤族人非常注重裝束,崇拜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苗族女子的頭飾可以說是中國少數民族女子頭飾中最豐富、 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習俗風尚和古老的文化傳統,是崇拜圖騰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土族服飾的特點是鮮艷。 土族婦女通常的裝束是身穿斜襟上衣,兩條袖子是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制成的,遠看,如同兩道美麗的彩虹。)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
舉例: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文化多樣性,可見諸多種多樣的語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禮儀禁忌、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絢麗多姿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舉例:截止XX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30處,其中文化遺產644處,自然遺產162處,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雙重遺產24處。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xx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學生活動:談談你記憶中各國、各民族最典型的文化個性特征。
舉例:以建筑為例展示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侗寨的鼓樓、喀什市的香妃墓
(3)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舉例:服飾文化,榮萍服飾的旗袍中的小開領體現西方文化,利郎西裝中的立領體現中國文化。
(三)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舉例: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a.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舉例: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四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進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
b.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舉例:中國傳統的安身立命觀念最注重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其中,儒家的修養理論影響最為深遠?鬃影选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滤枷,孟子注重仁義并舉,為了實現仁的理想,主張“舍生取義”。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華民族的無數崇道貴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踐行,以仁愛為核心,不斷衍生出許多道德性的規范,如寬恕、節儉、禮讓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和整個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維系中華民族成員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民族聚合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操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a.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
舉例: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
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舉例:斯賓格勒認為,世界上有8個獨立的、已經發展完成文化民族,它們是希臘(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國、埃及、巴比倫、墨西哥,此外還有尚未完成的俄羅斯,總共有9個文化團體。
學生活動:p33的活動
。ㄎ幕z產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從文化意義上標識出一個民族的個性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體現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是民族的根基,是歷史的紀念碑。文化遺產既屬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所以對那些面
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進行及時有效地搶救和保護。
我國還有許多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如南京的云錦、湖南江永的女書、原生態民歌、古藏戲、長陽土家哭嫁歌,西安鼓樂、川戲中的變臉等。)
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1)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舉例:西方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和對傳播媒體壟斷,將非西方文化作為異端進行打壓。文化霸權主義就是對自己的文化懷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標準。在他們眼里別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蠻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進步的”。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舉例:中法文化年、雅典奧運會到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變化體現了文化的個性與共性,繁榮奧運文化,《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張藝謀)
(3)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舉例:學習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學生活動:閱讀p-1/34—35,了解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并舉例分析。
(1)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
──商人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舉例:絲綢之路。中國的石窟藝術、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術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時中國對印度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
茶馬古道風景是唐代以后,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2)人口遷徙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生產極大的影響。
學生活動:p35活動
。▋蓵x之際,由于漢族統治階級內亂和少數民族內遷,山東、山西淪為主戰場。永嘉之亂后的人口流動,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高潮發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兩宋之際,靖康之亂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高潮。
隨著大批北人南遷,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也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風俗習慣為例,南遷的北人給南方帶去了很多新的風俗習慣,促進了南北風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臨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開的酒館也往往仿效汴京舊俗,在門前張掛爐子燈;茶館則學北方張掛名人畫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餅的時候習慣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為北方風塵較大,但南方人也跟著學,去了皮才吃。)
舉例:古時朋友相逢稱“攜手”,等于現代的握手。離別時稱“解手”。宋秦觀詩有:“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可是到了明代,這個充滿友情的詞,就變成了另一種含義了。明代的人口遷徙。每次遷移,均以萬戶計,攜家帶眷,狼狽不堪,所以在未集結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押解之官吏,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們繩捆索綁,挽結串聯,使其魚貫而行。旅途漫漫,動輒數月,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后,再重新捆綁。時間一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時,便簡單的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成了“上廁所”的專有名詞了。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
a.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
舉例:讀書是與古人的對話、與外人的對話
b.各國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更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舉例:近年來,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如火如荼,每年以兩成以上的速度遞增。XX年留學生數量更是突破14萬人。中醫藥成為在華留學生自然科學首選專業,至XX年底,共有外國留學生3500人;截至XX年5月,在日本的我國留學有80592人,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已達到6萬人
唐朝時,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規模時一次派遣約650人,最少時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學習中國的經學、佛學、醫學、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建筑、手工藝術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風俗習慣,吸收中國的先進文化,文化交流達到了頂峰,從而極大地推進了日本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什么是傳媒
──即文化傳播的媒介,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2.什么是大眾傳媒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
3.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依托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舉例:江南春以無聊時間的無聊人為對象,創出無聊產業,分眾傳媒沒有競爭對手。
(三)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1.歷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現
學生活動:根據歷史知識,列舉你所了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事例。
。ㄠ嵑拖挛餮、《坤輿萬國全圖》、元朝時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達20年,回國后寫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成為有史以來西方人撰寫的詳細介紹中國的第一部著作。三國時期,諸葛亮把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經西南邊境少數民族,傳入緬甸,諸葛亮因而受到緬甸人民的尊敬,緬甸境內還建有供奉諸葛亮的武侯廟。)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舉例:中法文化年、南京名城會
三、小結
本課從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出發,探討了民族節日、文化遺產等在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它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和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為此必須在一律平等的原則上加以發展。文化的多樣性就必然存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文化傳播具有多種方式和途徑,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大眾傳媒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作業設計:
1.完成《精析精練》相應章節的內容。
2.以某一個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收集資料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3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導學案
一、考點
一、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
(5)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二、考情分析
28.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
江蘇單科,19,2分
浙江文綜,33,4分
寧夏/遼寧文綜,19,4分
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
廣東單科,32,3分
尊重文化多樣性
廣東文基,10,2分
廣東文基,19,2分
。ㄒ唬┪幕鄻有耘c文化的傳播
1.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 民族節日
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谖幕z產
含義:文化遺產指的是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
地位: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作用:世界上的文化遺產,不僅對于我們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樣性
。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僮鹬匚幕鄻有允前l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谧鹬匚幕鄻有允菍崿F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3)尊重文化多樣性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文化傳播 /
。1)文化傳播的含義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
商人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使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3)文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及其作用
大眾傳媒的含義: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的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
歷史上中華文化向外輻射傳播,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5)我們對待文化傳播的態度
今天,全球范圍的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我們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要點透析】
1.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區別:(1)含義不同: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則是指某一民族在歷史和現今所共同創造的能夠代表其民族共同特點的文明成果的總和.
(2)側重點不同:傳統文化側重于更多的是指過去遺留或流傳下來的的文化內容,側重于過去的文化,后者則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著、并不斷發展更新著、表現著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側重于當今的文化. /
(2)特點不同: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歷史性,繼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點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參照物,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傳統文化往往是與現代文化相對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與外來文化相對而言. /
(4)性質來看:傳統文化里面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性質呈現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傳統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禮儀、信仰、習慣等,主要是一種道德與宗教的價值,也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民族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等的層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價值系統,尤其是往往被賦予了現代的特殊價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6)從穩定程度看:傳統文化是歷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舊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與變化,是發展變化的.
聯系:(1) 都是指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表現出民族國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身滲透著傳統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2.傳播媒介與大眾傳媒
。1)傳播媒介,簡稱傳媒,根據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傳統傳媒和大眾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2)大眾傳媒是指現代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大眾傳媒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真題再現】 (一)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的傳播
1.(廣東)“入鄉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XX年廣東)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
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就傳媒 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
3.(XX年江蘇卷)XX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在南京舉行,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
4.(廣東)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起長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這表明長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義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5.(XX年遼寧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答案要點:文化遺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文化遺址對于還原和客觀評價歷史具有史實證據的價值。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4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第一課時)教案
全章概述 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的傳播讓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文化傳播手段的根本性變化,對文化的傳承起著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
本章可分為2個框題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新課程學習 3.1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1、識記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涵義,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度。2、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體會文化多樣性的獨特魅力、正確對待多元文化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關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度、原因、意義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是本節課探究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世界文化異彩紛呈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8-29頁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這些圖片材料說明,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人們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能夠深切感受到。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9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從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圣誕節,可以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1、民族節日各具特色
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2、文化遺產呈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世界上許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遺址類著稱的文化遺產,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為了使不同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免遭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給予保護。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這是對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種保護。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世界性遺產?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發言探究
二、透視文化的多樣性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1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1、文化的多樣性及其表現
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世界各種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也都要通過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文化多樣性,可見諸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沒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會有世界文化百花園爭如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三、尊重文化多樣性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2-33頁內容,并思考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學生活動:積極閱讀并思考所提問題
教師點評: 1、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如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與天文學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與醫學上的成就,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希臘人的哲學與藝術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ㄈ┱n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我們要從中體會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和意義。
★課余作業 結合教材內容,分組收集材料,體會文化的多樣性內涵及其獨特魅力。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5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導學案
一、考點
一、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5)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二、考情分析
28.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
江蘇單科,19,2分
浙江文綜,33,4分
寧夏/遼寧文綜,19,4分
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
廣東單科,32,3分
尊重文化多樣性
廣東文基,10,2分
廣東文基,19,2分
(一)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的傳播
1.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① 民族節日
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文化遺產
含義:文化遺產指的是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
地位: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作用:世界上的文化遺產,不僅對于我們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樣性
(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僮鹬匚幕鄻有允前l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谧鹬匚幕鄻有允菍崿F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3)尊重文化多樣性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文化傳播(1)文化傳播的含義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商人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使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3)文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及其作用
大眾傳媒的含義: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F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的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歷史上中華文化向外輻射傳播,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5)我們對待文化傳播的態度
今天,全球范圍的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我們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要點透析】
1.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區別:(1)含義不同: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則是指某一民族在歷史和現今所共同創造的能夠代表其民族共同特點的文明成果的總和.
(2)側重點不同:傳統文化側重于更多的是指過去遺留或流傳下來的的文化內容,側重于過去的文化,后者則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著、并不斷發展更新著、表現著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側重于當今的文化.(2)特點不同: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歷史性,繼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點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參照物,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傳統文化往往是與現代文化相對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與外來文化相對而言(4)性質來看:傳統文化里面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性質呈現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傳統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禮儀、信仰、習慣等,主要是一種道德與宗教的價值,也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民族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等的層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價值系統,尤其是往往被賦予了現代的特殊價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6)從穩定程度看:傳統文化是歷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舊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與變化,是發展變化的.
聯系:(1) 都是指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表現出民族國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身滲透著傳統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2.傳播媒介與大眾傳媒
。1)傳播媒介,簡稱傳媒,根據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傳統傳媒和大眾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2)大眾傳媒是指現代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大眾傳媒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真題再現】(一)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的傳播
1.(廣東)“入鄉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XX年廣東)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
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就傳媒 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
3.(XX年江蘇卷)XX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在南京舉行,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4.(廣東)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起長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這表明長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義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5.(XX年遼寧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答案要點:文化遺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文化遺址對于還原和客觀評價歷史具有史實證據的價值。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6
知識目標 ①了解民族文化的差異性。②闡述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表現,分析文化多樣性存在的意義。③理解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能力目標 ①通過介紹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②通過分析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其表現,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本課重點 世界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
本課難點 世界文化多樣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洋節已逐漸滲進我們的生活圈子,尤其在接受新事物比較快的大學校園里,圣誕節、情人節等“舶來品”越來越受到青睞。相對情人節等洋節場面的熱火朝天,民族節日的氣氛卻仿佛是越來越淡。自XX年起,國家調整法定假日,新增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為國家法定假日,要通過假日的方式使人們重視傳統節日。
[思考] 究竟如何對待“民族節日”和“洋節日”?請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1)文化是沒有國界的,優秀的文化都會逐漸演化成為多民族甚至多國家共同的文明。以節日為先鋒,帶動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歷來都為世人所重視。民族節日仿佛更強調普天同慶,強調一種共性的美麗,是集體意識的體現,而洋節則像是過給自己的 ,任由自己擺弄,有利于凸顯個性。
(2)民族節日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透著一種傳統文化的魅力。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寄托著整個民族祖祖輩輩的美好憧憬。
(3)我們應該積極保護和發揚自己的優秀文化,對傳統節日進行科學地梳理、整合和改造,使其與時俱進,更加貼近我們今天的生活;深入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感悟它們彌足珍貴的價值。同時在接納、消化和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更要有選擇,要揉進本民族的特色,賦予它新的、更加豐富的內容,使之變得更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盲目地接受外來文化,不加區別地追求所謂“洋節”都是不足取的。
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1.世界上每個 、每個 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從 和
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民族
國家
民族文化
民族節日
文化遺產
民族節日
民族節日
3.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為了使不同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免遭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 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給予保護。
文化遺產
名錄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
1.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 各具特色。
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
。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內容和形式
文化多樣性
重要動力
文化個性和
特征
世界文化
三、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
。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 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 ,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是 的必然要求。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
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發展本民族文化
自己民族的文化
實現世界文化繁榮
3.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 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
,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
1.民族節日
(1)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我們的祖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等。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2)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在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合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各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和習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華,在維系民族成員間團結,促進民族成員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
(3)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例如,茶道是一種以特有的形式和禮儀進行點茶和飲茶的日本傳統文化。茶道在日本已有很長的歷史,發展至今也有許多流派,儀式也十分復雜。茶道之目的非在喝茶解渴,而在于追求一種清幽閑寂的情趣,富有參禪的意味。
2.文化多樣性及表現
(1)文化多樣性。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可見諸多種多樣的語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禮儀禁忌、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絢麗多姿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
3.正確理解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的異同
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
區
別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并非所有的文化遺產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有著世界意義的文化遺產,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遺產只有通過一定的程序確認之后,才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的范圍最廣,它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同時含有文化與自然兩方面因素的雙重遺產三個方面
聯系 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除世界遺產中的自然遺產之外,都有著厚重的文化價值,對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4.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
(2)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沒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會形成文化的多樣性,不會形成世界文化的五彩繽紛的景象,因而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3)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5.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今天,對那些面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對進行搶救和保護,認為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每天都有大量具有古老淵源、蘊涵獨特文化特性的遺產在消逝。而具有獨特文化傳統的文化的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礎。
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體現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是民族的根基,是歷史的紀念碑。文化遺產既屬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目前,全世界共有550多處世界級文化遺產,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是名列前茅的文化遺產大國,而它們在文物古跡的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文化遺產同樣豐富的中國去學習和借鑒。
但是,不可否認,在世界各地,因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或以開發的名義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比比皆是,對待文化遺產缺乏科學態度的做法也屢見不鮮,為一己私利毀滅文化遺產的做法也偶爾有之。前阿富汗塔利班當局以非伊斯蘭文化為借口,把文化遺產當作政治工具來要挾和訛詐國際社會,悍然炸毀了有著1 500多年歷史的世界最高石雕巴米揚大佛,制造了一出人類文明的悲劇。他們毀掉的絕不僅僅是一處景觀,毀掉的是自己民族的一段歷史文明。
在歷史與現代、發展與繼承的交叉路口,文化遺產是個充滿魅力而又讓人感到沉重的話題。如何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傳承古文化文明,如何既對得起子孫又無愧于祖先,值得每一個文化古國和她的人民去思考和探索。
[例1] (•廣東文基)“入鄉隨俗”表明了 ( )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解析]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入鄉隨俗”體現了對所在地區的習俗的認可與接受。故選c。
[答案] c
[例2] (•遼寧)1861年,法國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劫掠,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 ,另一個叫英國。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夠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物歸還被劫的中國!庇旯脑挻砹擞辛贾姆▏癖姷穆曇簟娜祟愓x的立場看 ( )
、俑淖兾鞣桨l達國家主導的不平等競爭秩序是歸還被劫文物的關鍵
②英法兩國應與中國談判解決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歸屬問題
、圩鹬厮麌奈幕z產所有權是尊重他國文化的起碼準則
、芤绹H法歸還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則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該題考查范圍較廣,涉及政治生活中國際關系問題和文化生活中文化遺產問題。①中“不平等競爭秩序”與歸還文物沒直接關系,不選;②錯,根據國際法,英法兩國應該歸還中國文物,用不著談判。③④是歸還所劫文物的原因,應選。
[答案] d
[例3] (•山東)《格薩爾王傳》是藏民族大型口頭說唱英雄史詩,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其進行全面的搶救和整理。這說明 ( )
①藏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
、诿褡鍏^域自治的前提是保護民族文化
、圩灾螀^文化管理自治權受法律保護
④自治區政府履行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西藏自治區政府的做法是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的體現,這也有利于藏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故①④符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故②錯誤,③不是材料所表明的。
[答案] a
[例4] (•江蘇)XX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在南京舉行,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 (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解析] 該題考查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問題。a錯,我們要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而不是全部;b錯,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c錯,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但不是走向同一。題干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借鑒,故選d。
[答案] d
[例5] (•廣東單科)我國城市建設中“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里城外一個樣”,這種“千城一面”現象 ( )
a.體現了當代世界建筑文化的發展趨勢
b.是批判繼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結果
c.不符合人們對城市建筑文化多樣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設統一規劃的需要
[解析] 城市建設本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本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以符合文化多樣性原則,題中的做法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所以選c。a與當代世界建筑文化發展事實不符,中國傳統文化特點之一就是多樣性,所以b也不合題意。從哲學的意義上說統一并不是消滅差異,所以統一規劃同樣不排斥多樣化,故d也錯誤。
[答案] c
[例6] (•廣東文基)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沒有意義
、趯τ谡宫F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
、凼且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苁歉鱾國家和民族的財富,而不是人類共同財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觀點明顯錯誤。文化遺產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共同的財富,④錯誤。②③說法為教材的標準表述,完全正確,答案選b。
[答案] b
[例7] (•遼寧)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解析] 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遺址的相關知識,主要是課本知識的識記。
[答案] 文化遺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文化遺址對于還原和客觀評價歷史具有史實證據的價值。
1.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與天文學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與醫學上的成就,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希臘人的哲學與藝術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 ( )
a.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
b.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c.尊重和保護不同的民族文化
d.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答案] c
2.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民族節日和________中,人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 )
a.文化遺產 b.自然遺產
c.春節 d.體育項目
[答案] a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這說明 ( )
a.世界文化有人類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 c
4.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
( )
a.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b.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c.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另一個民族或國家
d.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 d
5.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的原則 ( )
a.相互尊重 b.一律平等
c.共同發展 d.求同存異
[答案] b
6.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遠流長。海納百川,廣交朋友,兼收并蓄,這正是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源泉。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呈現出強勁的交流勢頭,日益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二 我國著名人文學家費孝通曾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①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人們對待文化多樣性,首先必須有正確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②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又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美國人 中國人
秦景林
我到美國來時間久了,發現我們中國人在許多地方和美國人不一樣。
游泳池里,中國夫婦雙手托住他們的小寶寶在水面上學游泳,漂來漂去很平穩很安全,父母們仍舊小心翼翼;美國人抓起他們的小孩子往水池子里一扔,撲通一聲像扔個西葫蘆,任其漂浮撲通,淹得跟落水的小雞似的,父母們卻在一邊哈哈大笑。
美國人時間觀念很強。通知8點開會,不會差幾秒鐘;老板約人談話,一分不差。往往他先等你。你來晚了他立刻就走了,顯示平等關系。國內機關的公務員向領導匯報工作要排號,好不容易見到領導了往往又因為其他事情而推掉了,顯得領導很忙似的,顯示上下級關系。
美國的公交車非常準時。等車上班的人往往提前二三分鐘才來等車也不會誤事,車站上很少有長時間等車的人。國內的公交車有時晚點10分20分鐘是很經常的事。等車的人往往需要提前十幾分鐘來等車。所以車站上經常有很多人站在那里。
美國人進游泳中心要排隊,買票看電影要排隊,在超市里面結賬要排隊,或者買什么東西要排隊,都是排成一條直線。中間間隔半米,不會有人緊搡著你。更不會有人加塞兒,而且老弱病殘者優先;國內人上火車、汽車、輪船也排隊,但擠成一團,叫擠車。其他場合需要排隊時也往往圍成一團,身強力壯者占上風,老弱病殘者望塵莫及。
中國五六十歲的人過過窮日子,善于精打細算、斤斤計較。所以去超市先看價格后買東西,往往瀏覽半天才出來結賬;美國人怕浪費時間,進門就往籃子里拾東西,快買完東西快結賬走人。中國人縣長、市長、書記一級的領導干部平常工作很忙會議很多,很少自己親自到商店超市去買東西,到學校送孩子,大都吩咐秘書或司機代勞;美國的議員、市長、校長、教授都要自己親自開車去接送孩子上學,到超市去買食品。我女兒的導師65歲了每天還要接送子女上學,也從不雇傭人辦理。
中國人喜歡喝熱水、喝熱茶,所以家家備有熱水器、暖水瓶等茶水用具;美國人喜歡喝涼水和帶冰的飲料,公共場所里到處都有純凈水飲水器,低頭一按就能飲。中國人喝茶要進茶館,一壺茶從5塊到幾百塊錢不等。
中國人喜歡吃饅頭、米飯、水餃、面條;美國人喜歡吃面包、奶酪、比薩餅、三明治。
中國人喝稀飯;美國人喝牛奶。中國人喜歡看京劇和地方戲;美國人喜歡舉行家庭舞會。
中國人每年要過許多節日,節假日要走許多親戚,親人團聚吃喝玩樂其樂融融,親情氣氛很濃厚;美國人只過圣誕節,節假日喜歡旅游,金錢都花在旅途中。
[思考]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我們要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交往方式、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7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導學案
一、考點
一、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5)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二、考情分析
28.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 江蘇單科,19,2分
浙江文綜,33,4分
寧夏/遼寧文綜,19,4分
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 廣東單科,32,3分
尊重文化多樣性 廣東文基,10,2分
廣東文基,19,2分
。ㄒ唬┪幕鄻有耘c文化的傳播
1.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① 民族節日
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谖幕z產
含義:文化遺產指的是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
地位: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作用:世界上的文化遺產,不僅對于我們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樣性
。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僮鹬匚幕鄻有允前l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谧鹬匚幕鄻有允菍崿F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3)尊重文化多樣性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含義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商人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使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3)文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及其作用
大眾傳媒的含義: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F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的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歷史上中華文化向外輻射傳播,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5)我們對待文化傳播的態度
今天,全球范圍的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我們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要點透析】
1.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區別:(1)含義不同: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則是指某一民族在歷史和現今所共同創造的能夠代表其民族共同特點的文明成果的總和.
(2)側重點不同:傳統文化側重于更多的是指過去遺留或流傳下來的的文化內容,側重于過去的文化,后者則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著、并不斷發展更新著、表現著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側重于當今的文化.
(2)特點不同: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歷史性,繼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點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參照物,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傳統文化往往是與現代文化相對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與外來文化相對而言.
(4)性質來看:傳統文化里面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性質呈現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傳統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禮儀、信仰、習慣等,主要是一種道德與宗教的價值,也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民族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等的層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價值系統,尤其是往往被賦予了現代的特殊價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6)從穩定程度看:傳統文化是歷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舊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與變化,是發展變化的.
聯系:(1) 都是指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表現出民族國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身滲透著傳統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2.傳播媒介與大眾傳媒
(1)傳播媒介,簡稱傳媒,根據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傳統傳媒和大眾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2)大眾傳媒是指現代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大眾傳媒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真題再現】
。ㄒ唬┪幕鄻有耘c文化的傳播
1.(廣東)“入鄉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XX年廣東)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
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就傳媒 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
3.(XX年江蘇卷)XX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在南京舉行,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4.(廣東)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起長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這表明長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義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5.(XX年遼寧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答案要點:文化遺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遺址對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文化遺址對于還原和客觀評價歷史具有史實證據的價值。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篇8
一、本單元的地位
本單元深入文化現象的內部,對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創新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文化傳播、繼承與創新三者的關系。文化傳播和文化繼承合稱文化傳承。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的傳播和繼承的過程滲透著文化創新的精神。因此,本單元中所談到的文化傳播、傳承與創新是三位一體,緊密聯系的。
第二單元既是第一單元的深化,又是理解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基礎。
二、本單元的內容結構
本單元的核心是從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創新方面分析人類文化的發展。圍繞此問題,教材設計了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文化創新。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主要講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傳播的方式問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針對民族文化而言,這也是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是文化繁榮的前提。因此,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傳播,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文化的傳播是在交流中進行的,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主要講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和文化在發展中繼承。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的繼承過程與文化的發展過程是緊密結合的,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有社會制度、科學技術、思想運動和教育等。
第五課“文化創新”,主要講文化創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是文化創新的動力,而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要求,是文化發展的實質。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面對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不同民族文化要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本單元的最后設置綜合探究活動“建立‘學習型社會”’,提倡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為文化傳播、繼承、創新創建良好的氛圍和提供有效的實現方式。
42
附單元結構圖表
43
一、本課設計意圖
(一) 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〇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期交融,對現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明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〇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〇了解文化的傳播與借鑒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〇了解文化傳播的方式及其特點。
2.能力目標
〇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〇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多樣性。
〇在實際生活中傳播中國文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〇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二)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二、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邏輯結構分析
本課設兩框,即“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第一框共設三目,即“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透視文化多樣性”和“尊重文化多樣性”。
第一目“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通過活動導入,引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正是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44
文化。
教材結合春節和圣誕節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體現。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教材結合中國的麗江古城、復活節島國家公園、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
第二目“透視文化多樣性”主要講了四層意思:一是文化多樣性的含義;二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三是世界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四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價值。
關于文化的多樣性,有多種說法,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文化的多樣性表現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體育運動、服飾、飲食等各個方面。
各民族文化之所以存在差異性,是因為各民族之間的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各種因素不同。但是由于各民族社會實踐有其共通性,有普遍的規律,因此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共同性。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時,可以結合《生活與哲學》中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性與相對性關系的原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同時,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第三目“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主要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不阿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沒有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的百花爭艷、姹紫嫣紅。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賴于該民族文化的維系和支撐,失去了自己文化根基的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可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維護、發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既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必需,也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世界文化、推進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內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融合,共同發展的歷史。世界文明的演進從來就是一部雄壯的“交響樂”,而不是小提琴獨奏曲。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交響樂”中不可缺少的音符。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以自己獨特的貢獻,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正因為如此,教材指出:“尊重和保護不同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呢?一是要承認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世界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加強交流,共同發展。只有這樣,世界文化
45
百花園才會更加絢麗多彩,世界才會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共設三目。
第一目“生活中的文化傳播”,通過活動導入,引導學生體會什么是文化傳播;結合相關探究活動,理解商人進行貿易活動、人口遷徙和教育在文化傳播中的獨特作用。
第二目“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主要說明文化傳播總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第三目“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主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上中華文化向外輻射,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外域文化不斷傳人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 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探究活動一通過體育運動、建筑藝術和語言文字三組鏡頭,引導學生分析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差異,認識文化的多樣性。
探究活動二通過把春節和圣誕節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內涵和韻味。
探究活動三通過對麗江古城、復活節國家公園、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三處文化遺產的介紹和描寫,讓學生感受文化遺產中所積淀的深厚文化內涵。
探究活動四旨在引導學生賞析不同民族民歌,感悟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探究活動五旨在引導學生賞析不同國家的奧運會會徽,解釋其不同的文化印記,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感悟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探究活動六旨在增強學生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用實際行動保護民族文化。
探究活動七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引導學生體會文化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探究活動八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商人進行商業貿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與貢獻。
探究活動九旨在引導學生體會人口遷徙對文化傳播所具有的重要影響。
探究活動十通過介紹各種傳媒,讓學生了解各種傳媒的特點。文化傳播有多種方式和途徑,各有優點。例如,人際傳播,渠道多、方法靈活、反饋及時;學術刊物傳播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電視傳播生動、形象、真實;互聯網傳播全球同時,受眾主動,雙向互動;手機短信傳播豐富多彩,娛樂性、情感性、藝術性和哲理性相融合;電子讀物則體現了多媒體的完美結合……要分析不同的文化信息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學生對現代電子技術很感興趣,從他們的切身體驗人手,引導他們增強通過網絡等電子媒介獲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活動十一旨在讓學生體會,中外文化相互交流有益于世界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
46
(三) 本課重點、難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人類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又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四) 相關資料
1.名詞解釋
多媒體技術:對存儲在各種存儲體上的、由各種載體所表示的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存儲信息的存儲體是指用以存儲信息的實體,如磁帶、磁盤、光盤等。承載信息的載體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如數值、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等。對多媒體用戶而言,可借助電話、電傳、電視、計算機等信息傳輸設備,獲取將文字、圖像、聲音集成在一起的,并能與人類作動態交互作用的信息。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的兩個主要特點。
2.相關資料
(1) 以民俗文化為例看無形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保護
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形式,相對于有形的文化遺產而言,無形文化遺產由于沒有具體的物質形式,因而在歲月的流逝中更不容易被保存下來。民俗文化就是重要的無形文化遺產。民俗是流行于民族中的傳統信仰、習俗故事、歌謠和俗語等,民俗文化不僅具有娛樂和心理宣泄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文化強化和保存功能,能加深下一代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認同與理解,從而在保持和傳承特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一個原生態文化處在相對穩定和封閉的環境中時,民俗往往能經由言傳身教而代代相傳,但這種傳承的紐帶是極其脆弱的,一旦受到外來因素的沖擊和影響,伴隨著經濟和環境的變化,原有的民俗傳統就有可能湮沒。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傳媒工具和交流手段的發展使得最原始的部落也開始與外界有了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有意識地對民俗文化加以保護,許多古老部落的民俗就會迅速地消失,它所蘊含的文化和歷史信息也隨之消亡。遺憾的是,這種流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能夠保護這些無形文化遺產的措施卻很少。民俗的流失與消亡是對文化多樣性的毀滅性破壞,保護特定文化群體的文化特色是在全球化社會中實現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有效手段。
(2) 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一是尊重歷史發展的事實。多元文化的發展是歷史的事實。幾千年來,不是一種文化,而是古希臘文化、中國文化、希伯來文化、印度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多種文化共同影響著人類社會,F實是歷史的延續,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樣不會只是一種文化,只有繼續貫徹文化多樣性原則,才能不斷繁榮世界文化,才是對歷史的尊重。
47
二是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需要。世界文明進步,離不開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世界文化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與繼承,才能使文化生態平衡得到維持,使人類寶貴的文化資源得以共享。
三是有益于人類創新能力的極大發揮。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造力的源泉,沒有多樣性,就沒有創造性。硅谷的成功印證了這一點。有人說,硅谷之所以能深深吸引著世界,是因為“硅谷的空氣里都飄著創意”。硅谷是世界各地精英云集的科技發展高地,是新移民之谷。各種文化在這里相互碰撞與融合,最后形成了開放度高、兼容性強、適合創業、有益發展的文化氛圍。
四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的必要條件。當今世界,文化是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一些國家試圖借經濟全球化趨勢搞文化壟斷和文化霸權,用自己的文化標準和尺度來抑制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的必要條件。
(3) 文化載體對文化傳播的影響
文化載體對文化的傳播有重大的影響。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文化載體是文化傳播的橋梁和媒介。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來說有物化的載體和人化的載體。典籍、器物等是文化的物化載體形式;思想、語言、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是文化的人化載體形式。
從文化的傳播角度來看,文化傳播物化的載體形式處在不斷發展之中,從結繩記事到鴻雁傳書再到信息高速公路,從實在具體的文化傳播載體到抽象虛擬的載體,都體現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傳播規模呈加速發展態勢,文化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越來越廣。這一切都取決于文化傳播載體和手段的革命性變革,特別是廣播、電視和網絡等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
當然,文化傳播中的人化的載體也處于變化、發展之中。與古代的人相比,現代人的文化承載內涵要豐富得多,交往領域和活動范圍也不斷擴展,從而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物化的文化傳播載體對于文化的傳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很難傳神,很難全面表現出一定文化的活的生命力。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應當說是人化載體,因為人是文化的活化身,在人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定的文化精神。在跨地域的交流過程中,語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最能直接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特征。頻繁的人際交往不僅能夠傳播和交流文化,而且有利于創造文化,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人際交往中,不同文明、文化相互碰撞,會出現不同價值觀的沖突,也會出現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且能實現文化的整合與超越。
48
三、教學建議
(一) 教學提綱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1) 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 文化遺產: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2.透視文化的多樣性
(1) 文化多樣性的界定
(2)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
3.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1) 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 文化傳播: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2) 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一
2.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1) 文化傳播媒介,簡稱傳媒
(2) 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做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1) 歷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現
(2)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二) 課時安排
一般為兩課時,教師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課時。
49
(三)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 基本流程圖示
2.典型案例導入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多種導入方式。
(1) 問題導人
所謂問題導人是指提出恰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疑問中進入教學活動中。這種導人的優點是開門見山,一目了然,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之中。例如,“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什么叫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誰能舉例說明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你所了解的民族文化?”“如何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2) 圖表導人
圖表導入是常規教學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50
一般是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圖表、教學掛圖、自制圖片等,啟發學生觀察、討論。本課可以出示教材涉及到的世界民族服飾、民族飲食、世界建筑等方面的圖表。
3.師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介紹擊劍、跆拳道、武術,再從學生普遍喜好的體育活動人手,結合豐富多彩的奧運會體育運動項目引導學生進入異彩紛呈、交相輝映的文化現象。由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自己介紹“奧林匹克運動的由來”。建議安排關于世界建筑與文化多樣性的討論。
〇探究活動二
鼓勵學生查找有關中國人過春節和西方人過圣誕節的資料,探討這兩個節日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〇探究活動三
一是引導學生感受麗江古城、復活節島國家公園和努比亞遺址所體現的文化特色,二是鼓勵學生查找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并進行交流。
〇探究活動四
在教學過程中,請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如果班里有少數民族學生,還可以請他們介紹本民族的民歌或現場演唱。同時請同學們交流感想、做出評論。最后分析和討論不同的曲調、旋律及不同的內容和演唱風格是否構成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〇探究活動五
引導學生體會這三個奧運會會徽所體現的文化印記,感受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感悟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〇探究活動六
從世界文化多樣性價值,古老民族文化的獨特價值等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保護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進行調查研究,說一說我國還有哪些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第二課時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基本流程圖示
51
2.典型案例導入
可以結合短信交流導入教學內容。
3.形成新的理念
結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師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動一
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文化傳播現象并加以歸納。
〇探究活動二
結合絲綢之路對中外文化交流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體會商業貿易活動對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作用。
〇探究活動三
可以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我國歷史上幾次大規模人口遷徙對文化傳播的作用。
〇探究活動四
可以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理解不同文化傳播方式的特點。
〇探究活動五
鼓勵學生查找有關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并進行交流。
52
四、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
在評價過程中,請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參加討論的積極程度?梢韵日垖W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讓學生互評。
(二) 自我測評及參考答案
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能夠快速、大量地傳播信息。請你說出兩種現代生活中使用的文化傳播手段,并比較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
參考答案
現代生活中有許多文化傳播的手段。例如,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
電子郵件容量大、速度快。與電話、通信或郵政信件發送不同,電子郵件在高速傳輸的同時允許收信人自由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接收和回復,發送電子郵件時不會因“占線”或接收方不在而耽誤時間,收件人無需固定守候在線路另一端,用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甚至在旅途中收取。它最大的優點還在于其低廉的通信價格,用戶花費極少的市內電話費用即可將重要的信息發送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用戶手中。同時它有更為廣泛的交流對象。同一個信件可以通過網絡極快地發送給網上指定的一個或多個成員,甚至召開網上會議,進行互相討論,這些成員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而發送速度與地域無關。
手機短信容量小、不能傳送更多的音像資料,但方便、快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送和接收信息。短信作為一種文字通訊方式,快速、準確、實用。傳遞的信息可以自動存入對方隨身攜帶的手機,無需擔心信息的存儲。向外地或國外發短信比打長途電話便宜許多。如果將同一信息發送給多人時,可以選擇“群發”的功能。
五、教學資源鏈接
1.跆拳道
起源于韓國的手腳并用的搏斗技巧。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中國的武術相似,在韓國十分普及。跆拳道已有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自衛武技。1986年跆拳道列為亞運會比賽項目,1988年奧運會列為表演項目。
2.故宮
又名紫禁城,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1公里、景山南門對面,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房合9 000多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筑群。故宮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里、高近10米的
53
城墻,城墻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故宮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实鄣腔、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為“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游玩之所。
故宮規模宏偉,布局嚴整,建筑精美,富麗華貴,收藏有許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國古代建筑、文化、藝術的精華。
3.泰姬陵
印度古陵墓。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素有大理石的夢境之稱。位于印度古城亞格拉市郊的亞穆納河南岸,始建于1631年,宏偉壯觀,結構嚴謹、工整對稱。整個陵園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四周是紅砂石圍墻。寢宮內共分5間墓室,墻壁上,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構思精細,巧奪天工。在中間的墓室里有一道雕花大理石圍欄,里面安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大理石石棺,兩具石棺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彩色寶石和浮雕;4個角上各有一座40_米高的3層尖塔,為防止傾倒后壓壞陵體,塔身均稍外傾。陵墓東西兩側屹立著兩座形式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紅砂石砌成,以白大理石碎塊點綴。
4. 巴特農神廟
它是希臘祭祀諸神之廟,以祭祀雅典娜為主,又稱“雅典娜巴特農神廟”。神廟長70公尺:寬31公尺,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公尺,直徑2公尺,為公元前440年所建。神廟的主體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的門廳通向內殿,殿內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這一杰作在公元5世紀失蹤。中楣飾帶是由92塊白色大理石裝飾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臘神話的浮雕。東西廟頂的山墻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巴特農神廟被認為是多立克式建筑藝術的極品,有“希臘國寶”之稱。
5.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北京XX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具有如下特點。
會徽設計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巧妙結合。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厚的中國韻味。該作
54
品傳達和代表了四層信息和涵義。一是中國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一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國出現,是淵源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社會誠信表現形式,寓意北京將實現“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的莊嚴承諾。二是紅色。選用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紅色歷來被認為是中國的代表性顏色,還是我國國旗的主體顏色。在中國人看來,紅色具有代表國家、代表喜慶、代表傳統文化的特點。三是中國北京,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國印造型表明北京正以改革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歡聚北京,生動地表達了北京喜迎八方賓客的熱情與真誠,傳遞出奧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四是沖刺極限,創造輝煌,弘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F代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強調以運動員為核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正體現了這一原則。印章中的運動人形剛柔并濟,形象友善,充滿了動感。
會徽的字體設計采用了中國毛筆字漢簡的風格,設計獨特。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字體采用了漢簡(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漢簡中的筆劃和韻味有機地融入到“beijing ”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字體不僅符合市場開發目的,同時與標志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了未來在整體標志注冊與標準字體注冊中因使用現成字體而可能出現的仿冒侵權法律糾紛。
會徽總體結構與獨立結構比例協調。
經過專家反復推敲、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作為主體的中國印、“漢簡體”“beijing ”和奧運五環三部分之間在布局以及比例關系方面已近完美。與此同時,每一部分獨立使用時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協調。
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觀應用和市場開發。
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延展設計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觀布置、場館環境布置等方面蘊含著良好的、巨大的潛力。
6.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一個太監根據耶穌教傳教士利瑪竇的藍本摹繪的!独ぽ浫f國全圖》即世界地圖,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所時編繪的。該地圖原圖已佚,今內地所存的明代遺物僅有兩幅:其一為刻本,名《儀玄覽圖》,今藏遼寧省博物館;其二為彩色摹繪本《坤輿萬國全圖》,即南京博物院珍藏的這幅。《坤輿萬國全圖》,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由宮中太監摹繪,原作6幅屏條,后綴連為一圖。再后又重新裝裱為橫幅,遂成縱192厘米、橫380.2厘米的整幅世界地圖。利瑪竇以當時的西洋世界地圖為藍本繪制此圖,并使中國位于圖的中央,順應了中國的傳統觀念。它是我國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圖,此后中國繪制的世界地圖,一直沿用這種圖式。《坤輿萬國全圖》以地球為一圓球,把東、西方兩個已知世界匯編在同一幅地圖上,引進了南極洲、南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概念,并且第一次在中文地圖上,使用了赤道、回歸線(圖中稱“晝長線”、“晝短線”)、極圈、南極、北極等名詞,又以赤道、回歸線、極圈分地球為5個氣候帶,把地球緯度和氣候的密切關系,也標示于圖上。據說利瑪竇用5種色彩渲染五大洲,但摹繪
55
本大體上只用了三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染以淡淡的粉紅色,亞洲呈現淡淡的土黃色,歐洲和非洲近乎白色,少數幾個島嶼的邊緣,暈以朱紅色。海洋以深綠色繪出密密層層的水波。各大洋中還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又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種。南極大陸也繪有陸上動物8種,有犀牛、大象、獅子、鴕鳥、恐龍等!独ぽ浫f國全圖》所附的小圖,是對大圖的一系列補充。南北兩半球圖,目的是闡明地球說;九重天圖是說明宇宙的結構;天地儀圖是說明“天包地外”、“地處天中”的天地概念;中氣圖所表示的,是在一個頰圓上畫節氣線的方法;量大尺圖,又稱看北極法,用以測定地理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