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精選2篇)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 篇1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
【教材解讀】
通過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與父母、老師交往的基本內涵,也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往、網絡交往等有了宏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與藝術,既是前幾個單元內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對前幾個單元內容的合理提升,四個單元是有機聯系的整體。
在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其中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與藝術是根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會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競爭、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誠信做人,等等。它已不僅僅是交往的品德與藝術問題,而是涉及到做人的根本問題。因此,本單元也是本冊教材的核心部分。
本單元的第二框是 “禮儀展風采”,本框由兩目組成,第一目是“因禮儀而優雅”,第二目是“社交禮儀abc”。
第一目“因禮儀而優雅”: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和小茅的事例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禮儀,隨后通過表演不同的立、坐、行等姿勢使學生親身體驗優雅禮儀帶給人的美感,使他們認識講禮儀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按禮儀要求去做的積極性。
第二目是“社交禮儀abc”:本目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入手,首先探討與同學、長輩、異性朋友相見時的社交禮儀;然后設計情境,讓學生思考在不同場景之下應具有什么樣的社交禮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禮儀問題,最后從民族大團結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禮儀習俗問題。
【三維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禮儀展風采,禮儀顯優雅。
2.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
二.能力目標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形成講文明、講禮貌的交往態度。
2.體驗舉止優雅、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發展的價值。
【三點聚焦】
教學重點:禮儀展風采,禮儀顯優雅
教學難點: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
本課熱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風俗的了解
【關注學生】
針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特點。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全面的學習過程,其中既需要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與人交往,禮貌、禮儀的學習就屬于后者。傳統上常常把后者視為“不學而能”的事,無需專門的教育與訓練。事實證明,禮貌、禮儀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一個文明禮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與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對青少年進行文明禮貌方面的系統指導與訓練,對其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助益的。因此,本課以實踐為主,以活動為主,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理解所學的知識要點
【教學前瞻】
一. 設計本課的依據
針對現代人的要求。講禮貌、重禮儀是現代人的一項標志,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一個人展示給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禮貌方面的素養。事實上,一個人是否講究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事,而直接影響周圍的人乃至社會風氣、民族尊嚴。因此,了解現代社會的交際方式,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二. 課標的相應要求
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三. 需要的課前準備
如正確禮儀的圖片;收集有關禮貌與禮儀方面的小故事,穿插到講課過程中,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
四. 采用的教學方法
本課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提問法,舉例法為輔。課后要求主要是踐行,即把課上所學的內容,
運用到平時生活的實踐中。
五.具體的實踐活動
在教學常規中展現自己的禮儀風采
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學課時計劃(教案)
學校: 重慶市中梁山職業中學 班級:__初二.1__學科 :_ 政治_ 教師: 劉鋆_
課題:___ 禮儀展風采______ 時間: _ __ 年 __ __ 月 _ ___日
課
堂
教
學
目
標
知 識 點 學 習 水 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禮儀展風采
2、學習優雅的禮儀
3、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和民族禮儀
思想教育內容 學好禮儀常規,展現學生風采
教 學 重 點 目標1、2
教 學 難 點 目標3
課 型 新 課 教 具 普通教具
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達標措施、反饋矯正)
一、課前準備
1、將授課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并選定組長,由組長具體分工,以小組作為開展活動的基本單位。
2、在講授新課前,學生要以課前預習的形式對授課內容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導入新課(3分鐘)
提問導入: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回答
1.教師提問:同學們,每周一早晨第一節課后我們要做什么?
2.學生回答:升旗儀式
3.教師提問:那么升旗儀式我們應該是怎樣的站立姿勢呢?
4.學生回答:挺胸,抬頭,站直(教師可以請學生上講臺進行表演)
5.教師引入:回答得很不錯,升旗時的站立姿勢就是一種基本的禮儀常規,
這就是我們今天準備學習的內容
三、教學進程(合計30分鐘)
活動一:學生回答,禮儀展風采(5分鐘)
1. 教師提問:你們在升旗儀式,表現出的良好的禮儀,是展現了誰的風采
2. 學生回答:個人的風采,集體的風采
3. 教師提問:天安門國旗班的戰士升國旗,他們的禮儀又代表了誰的風采。
4. 學生回答:國家的風采
5. 教師提問:中國人去國外旅行,他們的禮儀又代表了誰的風采。
6. 學生回答:我們中華民族的風采
7. 教師歸納:同學答得非常的好,可見。禮儀就是一種精神文明的象征,它展現是我們個人,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的風采。
8. 環節預測與引領:提出的問題難度不大,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幫助學生及早進入學習狀態
(過渡:既然禮儀能夠展現我們的風采,那么怎樣才能擁有優雅的禮儀呢?這就是我們馬上將要學習的一個內容)
活動二:優雅禮儀大展示(10分鐘)
1.出示圖片: 站、立、走的不同姿勢
2.學生表演:學生根據圖片,來示范不同的姿勢。
3.教師提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些是不文明的禮儀。
4.學生表演:學生以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一些不文明的禮儀。
5.教師提問:你們愿意學習文明的禮儀還是不文明的禮儀。
6.學生回答:文明禮儀。
7.教師總結:恩,大家回答得很棒,因為文明的禮儀才能顯出優雅的一面。
8.教師提問:那么文明的禮儀包含在那些方面,請大家在p84第一段把它找出來。
環節預測和引領:表演的角色可以由班上表現欲望較強的同學來擔任,最后的提問可以讓看書比較仔細,成績較好的同學來作答。
(過渡:現在了解文明禮儀的方方面面,下邊老師就作一次文明禮儀的小檢查)
活動三:文明禮儀小檢查(2分鐘)
1.教師檢查:(1)學生的清潔衛生情況。(2)學生的衣著情況。(3)學生的坐姿。
2.教師歸納:看來大家的文明禮儀都做得非常不錯,希望你們能一直保持,讓初二.1班成為最文明的班級。
3.環節預測和引領:通過該活動,來對學生進行現場教育。
活動四:社交禮儀abc(10分鐘)
1. 完成圖表:
禮儀的大千世界
見面時的禮儀
中國古人
西方人
現代人
重慶人
2.現場模擬:交往的不同方面:(1)握手。(2)接電話。(3)待客
3.完成圖表:
我們的傳統習俗
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
4.教師提問:除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你們還對民族風俗禮儀有那些了解
5.學生回答:學生對以上問題自由作答。
6.環節預測和引領:在本部分活動中,可以把回答的機會留給更多的同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過渡:前面的學習讓我們了解了禮儀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們將以一個小小活動來檢驗一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樣。
活動五:編寫文明禮儀“順口溜”(5分鐘)
1.教師示例: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下樓不要急、打飯不要擠、文明禮儀好,大家要牢記。
2.學生活動:學生編寫順口溜,教師指導。
3.學生展示:自己編寫的順口溜
環節預測和引領:本部分活動,時間把握要得當
第四步:要點板書(3分鐘)
1. 禮儀展風采
2. 學習優雅的禮儀
3. 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和民族禮儀
四、課堂小結(3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禮儀,并了解了禮儀所展示的風采,體會了禮儀所顯現的優雅。我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遵守文明禮儀,我也希望初二.1班成為一個最優秀的文明班級,謝謝大家。
五、作業布置(4分鐘)
p83材料題二
以學生熟悉的經歷來引入新課,可以快速得切入本課的知識內容。
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模擬活動,能讓學生對文明禮儀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通過該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部分教學,有幫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 篇2
一、教學分析:1.教材內容分析:本課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學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友好交往禮為先第二框題禮儀展風采。 禮儀展風采這一框題是“新課標”“我與他人關系”中交往與溝通部分,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是社交禮儀知識的一個落腳點。通過學生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了如何與父母交往、如何與同學、老師交往、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如何在網絡中與他人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框題概括升華了以往交往體現的道德,并用外在的形式———禮貌禮儀表現出來,同時也為下一課“講誠信”做好了鋪墊。 在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為人處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禮儀教育不僅對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培養文明有禮,道德良好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通過本框題的研究與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講禮儀,講禮儀的重要意義。這些道德問題已經不限于交往的品德與藝術問題,而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框題引導了學生做人的學問,也是本課教材乃至全套思想品德教材的重要內容。新課標重點要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體現,而本框題的重點就是使學生從內心愿意做一個講文明講禮儀的人,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自覺的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落腳點是學生的行為。2、教學對象的分析:我所面臨的學生是天津市西青區中北中學八年級三班的學生。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都是13、14歲的孩子,知識積累與基本素養相對較差。有不少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還不能完全理解禮儀是一個人基本素養的直接體現,更不要說理解更高層次的道德修養了。雖然大部分都能懂得社交禮儀,但大都是跟身邊的人耳濡目染爾學習來的。缺乏禮儀知識的全面指導與訓練,同時對禮儀的作用還不甚明確,對禮儀的主動訓練幾乎為零,因此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空間很大,將來為他們熱愛禮儀教育,培養自覺訓練自己的禮儀風貌的習慣提供了教育平臺。3、教學環境分析:本課教學的著重點是學生的行為教育,落腳點是行動。通過大量的實例(學生生活中不講禮儀的圖片、視頻等)闡述講禮儀的重要性,還要有學生的展示空間,普通課堂教學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和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能直觀的展現學生課上、課下不講禮儀的行為,以及不講禮儀帶來的影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為教學目標的完成提供了后盾。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知道禮儀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并懂得禮儀的作用。2.能力目標: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并能夠在交往中加以運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內心愿意做一個講禮儀的人,并積極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禮儀、與中學生有關的禮儀規范,并能熟練掌握社交的一般禮節。教學難點:理解禮儀的道德意義。四、課前準備:(1)學生:查找和一般社交禮儀相關的資料。(2)教師:查詢相關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五、課時安排:一課時。六、教學過程:(一)教學流程: 案例分析:小品表演 設計情境:照鏡子七嘴八舌話禮儀
行為訓練:社交禮儀abc練習與作業知識總結小結和禮儀歌欣賞
二、板書設計:禮儀展風采因禮儀而優雅社交禮儀abc 禮儀是文明的象征遵循禮儀要求展現優雅自我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照鏡子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幾組有關禮儀的照片:講禮儀的和不講禮儀的姿態,包括坐立行三種。提問:1.這幾組照片中哪些學生的行為是正確的、美的?哪些是不對的、不美的?2.為什么?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引出課題。大屏幕顯示: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二、禮儀展風采 從學生身邊、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于不正確的或不恰當的姿態有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禮儀無處不在。活動一:七嘴八舌話禮儀提問:前三組學生不講禮儀是不是只對他們個人有影響?學生回答:不是。教師繼續提問:還對什么有影響呢?學生思考:通過幾組鏡頭來看:(大屏幕展示)1.爭、搶!食堂里學生買飯不排隊!2.坐在餐椅上的思想者3高瞻遠矚! 4.校園內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學生得出結論:不講禮儀不僅僅影響個人的發展,還對班級、學校、家庭等集體的形象產生影響。材料:1.美國男子公交車上撒野2.中國人在外國旅游表現出不講禮儀的行為思考:1.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2.給你什么啟示?(學生小結)禮儀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3.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視頻。通過超級鏈接分層次展示以及圖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脈絡更清晰。教師如果只是口述這些材料,不使用多媒體手段,顯得蒼白無力,不豐富,吸引學生的效果不好。通過不講禮儀的行為造成的結果,對此種行為產生厭惡。審視自己的行為,和講禮儀的行為加以對比,使學生在心中樹立以后要做一個講禮儀的人的信念。通過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有更深層次的升華。活動二:案例分析1.學生表演小品《大學生求職》思考:1.這個大學生為什么沒有被錄用?2.大學生求職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3.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小結)如果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也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身的姿態開始自覺做到講禮儀。通過分析不講禮儀的行為給自己的發展造成的危害,使學生加深了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的信念。談啟示,又能深入學生的心里,使學生提高對自己的禮儀要求,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出發,做到講禮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請同學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坐姿、站姿和行姿,學生點評得出合乎禮儀要求的三種姿態。教師引導:大學生不講禮儀導致求職失敗,那么我們做事講禮儀能得到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小結)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別人接納。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能展示我們內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氣、振奮的精神,有助于我們強健身體,還能給人以美的感受。發自內心的微笑,體現了我們的真誠、心靈的善美、對人的尊重,拉近了我們與他人的距離。從體驗和活動中學習如何使自己的姿態更優雅,符合禮儀的要求。活動三:社交禮儀abc請學生表演做客與待客禮儀、打電話的禮儀、握手的禮儀。學生自由組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表演。每兩組表演一個項目。學生用課前查的資料,進行點評,并說明具體改進的方法。學生小結:快板《文明禮儀班》(課前在班中評選出幾位文明禮貌的典型人物。)(小結)社交禮儀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的學習、觀察和思考。只要我們注意日積月累,就一定能夠成為懂禮儀、講禮儀的人。教師大聲問:同學們愿不愿意做一個講禮儀的人?學生發自內心回答:愿意!教師:能不能做到?學生:能!!從體驗和活動中學習如何使自己的姿態更優雅,符合禮儀的要求,并能幫助不講禮儀的同學進行改正,深化知行統一。情感升華活動四:知識總結請幾位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學生總結完,教師大屏幕展示,學生查漏補缺。學生總結,有助于加深記憶,教師大屏幕展示,理清脈絡,深化知識點。練習與作業:1、練習(見課件)2、作業:(1)看書掌握對待傳統禮儀的態度。(2)民族禮儀知多少。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禮儀也就會不同。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上網、查閱有關書籍等途徑,了解不同民族的禮儀,編制一份禮儀的手抄報。 通過學生自己自學認識到應該科學的對待傳統的禮儀習俗。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內容,但上下銜接不緊密,所以留到課下探究學習這一內容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