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機械運動
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
3.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于研究,人們將它們分成簡單的幾類。
⑴讀圖2-18,2-19,你能發現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要求找出它們的差異)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單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
⑵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
小組討論后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么我們可以根據什么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
教師小結:根據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線運動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三)課堂小結
1.機械運動的定義。
2.參照物的選擇。
3.機械運動的兩級分類。
四、評價與反饋
1. 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我們是用哪一種方式來比較參加100米賽跑的同學誰跑得快?
2. 一詩句是這樣寫的“坐地日行八萬里”,你是如何理解這詩句的?
2.1 機械運動(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只提供一輛小車向學生提出解決兩輛小車運動路程和時間不相等的矛盾情景,使學生體驗速度概念建立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二、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首先說明,研究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個重要問題。賽跑時,誰得冠軍,看快慢。汽車、火車、飛機運動的快慢也是人們所關心的。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圍繞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進行思考。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路。
問:蝸牛在地面上沿直線爬行,自行車在筆直的公路上行駛,飛機在空中沿直線飛行,它們做機械運動的情況有何區別?
答:運動的快慢不一樣。
問:步行人和騎車人同時由同地出發,假如手中沒有鐘表,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答:只需觀察他們哪個在前。
教師歸納: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遠的人運動得快。
播放動畫片---百米賽跑片段。
問:百米賽跑時,如何比較運動員們運動的快慢?
答:測量出100m的距離,讓運動員們同時起跑,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
問:如果有好幾組運動員比賽,他們怎么比較運動快慢呢?
教師歸納:因為通過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時間短的人運動得快。
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每組給兩輛快慢不同的玩具小車a和b,四位同學一小組,利用它們來尋找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二)探究實驗
1.議一議:怎樣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