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通過牙齒的咀嚼和胃腸的蠕動;化學性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酶,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通過化學變化變成可吸收的物質。
②食物中各種成分的消化。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不經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纖維不能被消化;蛋白質最終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③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與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1)小腸長,內壁形成小腸絨毛,可擴大小腸內表面積;(2)小腸絨毛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3)小腸內含有多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能對食物中的各種成分進行徹底的消化。
④吸收是指營養物質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2.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催化劑。酶能使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迅速地進行,而本身并不發生變化,這一點與無機催化劑相似。(2)酶的特點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②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③不穩定性:高溫、低溫以及過酸、過堿,都會影響酶的活性。也就是說,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溫度、ph都會影響酶的活性。(3)酶的作用
酶具有多樣性,高效性及專一性等作用特點.對于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是必不可少的。新陳代謝過程極其復雜,包括生物體內全部的化學反應。生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的化學反應,而這些化學反應通常都是十分復雜的,它們之所以能在生物體內溫和的條件下迅速地進行,原因就是生物體內具有各種各樣的酶。3.消化酶在人體消化過程中的作用(1)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消化過程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除了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外,其他如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必須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分解成溶于水的有機物小分子,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糖類、蛋白質、脂肪這三大有機物的消化過程必須在各種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它們的具體途徑為:
(2)消化酶在人體消化過程中的作用①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麥芽糖。②酸性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它能將蛋白質分解成多肽。③小腸中的消化液包括腸液、胰液和膽汁,腸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別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酶;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對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極細小的微粒,從而增加脂肪與各種消化液的接觸面積,便于脂肪的消化。因此小腸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4.人體的呼吸作用(1)人體呼吸時氣體交換的場所和過程①氣體交換的概念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即一種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②人體呼吸作用的概念人體內不斷地氧化分解有機物,放出能量,供給人體各種活動的需要,同時也不斷產生二氧化碳等廢物。因此人體必須不斷地吸收外界的氧氣,及時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人體與外界進行的這種氣體交換過程,叫做呼吸。③完整的呼吸過程肺的換氣(外界氣體和肺泡內氣體之間的交換)一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間的氣體間的交換一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一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通過這一過程,氧到達組織內供細胞利用,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排出體外。(2)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通過呼吸作用,當含氧低的靜脈血流經肺泡的毛細血管后,就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血液中的氧大部分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當動脈血流經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時,由于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細胞中氧的濃度比動脈血中的低,二氧化碳的濃度比動脈血中的高。于是,血液中的氧迅速與血紅蛋白分離,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細胞里,而細胞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則擴散到血液里,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后,流經組織細胞的動脈血就變成了靜脈血。5.人體內尿的生成和排出(1)人體內尿的生成過程①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人體內腎小球的作用類似于過濾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部分水分、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由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成分及濃度都與血漿基本一致。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等。由此可見,腎小管的重吸收是有選擇的。原尿經過重吸收后,剩下的廢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水、無機鹽等成為尿液。(2)人體排尿的作用人體通過尿的排出,不但起到排泄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使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人每日應適量喝水。6.人體的血液循環(1)心臟①心臟的結構心臟是血液循環的樞紐,主要由心肌構成,內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部分。左右兩部分又被瓣膜分隔成上下兩個腔。因此心臟分四個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與靜脈相連,心室與動脈相連。在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問,都有能開關的瓣膜,分別叫房室瓣和動脈瓣。②瓣膜的特點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放,保證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即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③心動周期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所經歷的時間,叫做一個心動周期。心動周期包括心縮期和心舒期,首先是兩心房同時收縮,然后舒張。在心房開始舒張時,心室同時收縮,然后心室舒張,接著,心房又開始收縮,進入下一個心動周期。(2)血管的種類、功能、分布及特點血管種類功能分布特點動脈把血液從心臟送往身體各處多分布在較深的部位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靜脈把血液從身體各處送回心臟位置有深有淺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管內血液流速慢毛細血管連接最小的動脈和靜脈分布很廣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很慢(3)人體的血液循環①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英國科學家哈維于16xx年公布了他的發現,1628年出版了《心血運動論》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理論。在書中,哈維用大量實驗材料論證了血液的循環運動。他特別強調了心臟在血液循環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40種不同動物的解剖觀察,證明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②血液循環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個部分,當然,這兩個部分實際上是相互連通,且同時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