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2
⑹推測:假如小車在運動中不受任何阻力,情況又會怎樣呢?
教學時注意:
1.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時,要求學生明確這個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把實驗現象及分析填入表格中,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2.實驗過程中,要學生把小組實驗中碰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大家共同探討解決。
3.本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運動的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長,速度改變越慢)
4.推理:若阻力變得很小很小(小到0)時,物體運動的距離將很長很長(一直運動下去),速度改變將很慢很慢(速度將會不變,即為“勻速”)。
5.問題1:若運動物體的速度為v,在光滑的平面(阻力為0)上將如何運動?
問題2:若物體的運動速度為0,在光滑的平面(阻力為)上會處于什么狀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1) 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律中的“或”字不能寫成“和”字。
(2) 對定律的理解:任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原來靜止的,將永遠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3) 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這個定律,并知道這個定律的因果關系。
(4) 這個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簡介伽利略、笛卡兒、牛頓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研究結論,教育學生不要人云亦云,要學會獨立思考,有主見,敢于創新,并使學生初步了解理想實驗這一研究方法。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二、慣性
教師: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也可以說物體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我國以前有人用“動者恒動,靜者恒靜”來表述物體的慣性.這句話可 備注
以做如下解釋.物體具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物體運動時要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物體靜止時要保持靜止狀態不變.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運動狀態會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運動狀態改變.
這里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三、慣性現象
教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幾個表現物體具有慣性的有趣實驗.
1.慣性小球實驗
我們把一個小球穩穩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彈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彈出去,注意觀察發生的現象.
。ㄑ菔荆┬∧酒瑥棾鋈ズ,小球落在了原處.
這是由于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這個現象呢?
我們用慣性解釋物理現象,必須抓住慣性的實質.慣性的實質是物體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以小球為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于靜止狀態.小球由于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所以小球落在原處.簡言之,物體原來是什么狀態,由于有慣性,它要保持什么狀態,這是解釋慣性現象的關鍵.
2.鋼筆帽的慣性實驗.
教師示范:拿一個小紙條放在桌邊上,在紙條上壓一個立著放的鋼筆帽,將紙條迅速抽出,鋼筆帽不倒.(學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