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書》導學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書籍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學習書籍設計的基本知識。
技能目標:為自己喜愛的一本書重新設計封面、封底與書脊。
情感目標:感悟書籍設計的藝術美,樹立創意為先的設計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封面、封底、書脊的設計表達出書的內涵,恰當地使用圖形、色彩、文字等視覺要素以及構成關系。教學難點:書籍設計中內容與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襯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a4 紙、畫筆等。
學具:彩紙、畫筆、顏料等。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討論:每當我們拿起一本書時,是否會仔細地品味書的包裝是否漂亮、觸感是否舒服、內文編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這種印象使我們喜歡上了美麗的圖書。
揭示課題:“美麗的書”。
(二)新授課程
1. 分析討論
評判一本最美的書的標準是什么?
每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代表了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的最高榮譽,反映了世界書籍藝術的最高水平。萊比錫提出的評判標準值得借鑒:第一是設計和文本內容的完美結合;第二要有創造性;第三,它是給人以閱讀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獨到的地方。
2. 欣賞感悟
書籍設計重在對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書,探究書的要素。觀察:翻開《朱熹千字文》,遒勁、粗獷的字跡仿佛從紙上立起來,鑲嵌入一個古老的石碑,似乎讓人感覺到當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
分析:構成這本書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樸的形式和外觀氣息的要素正是一本書必備的。
思考:一本書必須具備哪些要素呢?
3. 探究分析
一本好的書籍設計應該是怎樣的?
書的內在精神的形象化體現,讓讀者閱讀起來方便、易懂、有趣,并使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書籍設計。書籍是一個帶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體現了紙文化的魅力。其不僅僅是文字信息的傳達,在翻頁閱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動態的閱讀體驗,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
4. 探討交流
觀察:《小藍和小黃》封面由黃色、白色、黑色大塊面分割而成,環襯由黃、藍圓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點題,突出書的主題。
分析:這本認識色彩的圖畫書由色彩、文字、構圖構成愉悅、輕松的風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閱讀。
思考:一本書的封面又該如何設計呢?
交流:一本書的封面就是書的外衣,它既保護了書籍,又是書籍的臉面,讓我們快速地了解此書的內容。
構圖——封面藝術的構圖,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內容相互作用的反復滲透,巧妙結合,凸顯設計者的審美意趣。
書名——一目了然,有先聲奪人之勢。
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裝飾性,簡潔強烈,給讀者以視覺、心理上的沖擊。
藝術手法——寫意、比擬、象形、象征、變形等手法進行藝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