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中學美術第三冊)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認識基本形與其變化,掌握基本形分解與組合的基本方法。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中學美術第三冊)
2.技能目標:完成2—4幅基本形分解構成作業。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中學美術第三冊)
3.情感目標:感受平面構成的形式美,培養新的造型觀念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基本形的分解與組合的基本方法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中學美術第三冊)
教學難點:新的造型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教學準備:老師:范畫、臘光紙、剪刀、膠水及投影儀等。
學生:鉛筆、橡皮、尺規、剪刀、膠水等。
板書設計:(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從同學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何才能出好黑板報?)入手,引出平面構成的課題。
二.教學深入:
1.結合實例介紹平面構成的概念、應用。
2.大家都知道學習英語是從26個字母入手,學習數學是從1.2.3..數字學起,學習平面構成該從何處學起呢?我們是從“基本形”著手的。講解基本形的概念。
3.常見基本形的形態與空間變化及加工方法。
常見基本形的形態與空間變化:正負形、相切形、透疊形、聯合形(簡述)
基本形的分解:a.同形分解 ; b.自由分解:抽象自由分解; 具象自由分解。
組合方法:移位法、翻轉法(老師示范一例,學生上臺演示)
4.布置練習。
達標測評:
內容:完成4幅矩形分解構成作業。
方法:白紙做底,雙面黑紙或廢畫報作圖,先把作業紙等分成4份,將3cm×8cm的雙面黑紙任意分解兩刀或三刀,然后將分解后的全部單位重新組合構成圖形,用膠水貼 在作業紙上。(老師簡要示范)
要求:剪貼工整,頁面整潔。
巡回輔導、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