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二、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后有精致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莊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并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臥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筑,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臥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意大利等國杰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筑物。(用多媒體展示并補充相關圖片)
三、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它們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創造的輝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術的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用多媒體展示并補充相關圖片)
米隆⒂的《擲鐵餅者》,抓住了一個極富表現力的瞬間,完美地表現了運動員健美的身體和強勁的力量,充分顯示了古希臘美術家塑造人體的高度技巧。(用多媒體展示)
取材于古希臘神話的著名雕刻《拉奧孔》⒃,以它精心的構思和對人體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體美的前提下,表現了拉奧孔及其兩個兒子身遭巨蛇襲擊時痛苦掙扎的情景。(用多媒體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采用古希臘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圍廊式,造型莊重宏偉,各部分比例勻稱,風格開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從而成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用多媒體展示并補充相關圖片)
古羅馬的美術是古希臘美術的繼承和發展。華麗的《奧古斯都像》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奧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個被神化了的英雄,赤著雙腳,腳旁的小愛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庇護。雕像的寫實風格使人聯想到傳統的古希臘雕塑。(用多媒體展示)
羅馬大角斗場是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的創立者韋斯巴香驅使數萬名奴隸和戰俘于公元70-82年建造的。整個建筑呈橢圓形,長軸直徑約188米、短軸直徑約156米,可容納45000人,建筑立面高48.5米,分為四層,下三層均采用“券柱式”,十分華麗。它的完善的型制,在體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現在,充分說明了古羅馬建筑藝術所達到的高度水平。(用多媒體展示)
v 、課堂小結:(用多媒體展示)
vi 、布置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