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三 評論與總結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三 評論與總結
設計思路
本單元屬于中國美術的明清欣賞部分,主要通過具體的繪畫流派、藝術家各自的畫風特點來了解明清美術不同于前期藝術的地方,在縱向發展的基礎上尋找橫向發展的聯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明清美術的主要流派及特點。
2.認識明清美術所不同于前期的進步與改革。
過程與方法
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講解,引導學生了解明清美術的價值,從而提高古代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明清美術的流派特點。
教學難點
明清文人畫欣賞的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看老師演示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出自哪個年代嗎?
教師解釋:
懸空寺
重慶湖廣會館
湖廣填四川
教師引入課題
明清兩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階段的兩個王朝,呈現出文人畫成為畫壇主流、工藝美術的文人化和世俗情趣的滲透三大共性時代特征。
教師提問:
唐伯虎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畫家,和他同時期的藝術家你還了解誰呢?
三、繪畫領域的成就
鴉片戰爭前的明清時期(1368年-1840年)
1.浙派
[明]戴進《關山行旅圖》
[明]戴進《溪堂詩意圖》
2.吳門畫派
明代中期隨著經濟生活的繁榮,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路”的蘇州(俗稱吳門)涌現出卓有成就的畫家群體,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為著名,人稱“吳門畫派”。他們的作品大多數表現江南文人優雅閑適的生活情趣。
[明]沈周《廬山高圖》
[明]文徵明《真賞齋圖》(局部)
[明]唐寅《孟蜀宮妓圖》
[明]仇英《桃源仙境圖》
3.寫意花卉風格的創新與貢獻
在“吳門畫派”文人畫的風潮影響下,隨著思想家強調發揮主觀能動的“心學”興起,明代中期的繪畫變得更有生氣,在技法上也有許多突破,表現于花鳥畫創作上,水墨寫意的大家應運而生,他們就是號白陽山人的陳淳(1483年-1544年),及號青藤的徐渭,人稱“青藤白陽”。
[明]陳淳《花卉冊》之一
[明]徐渭《墨葡萄圖》
4.董其昌的繪畫藝術
明代后期的畫壇中心人物是董其昌(1555年-1636年)。他誕生于經濟發達的松江,官至禮部尚書,是繼元代趙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書畫家。
[明]董其昌《仿王蒙山水》
[明]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5.陳洪綬的生平、作品及藝術成就
[明]陳洪綬《品茶圖》
[明]陳洪綬《仕女圖》
6.憤世嫉俗的明遺民畫派
清初四僧
四僧和明遺民畫派因負有民族氣節和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被稱作清初畫壇的“野逸派”。
[清]石濤《山水清音圖》
[清]朱耷《荷花小鳥》
[清]髡殘《雨洗山根圖》
7.清初四王
清初重要的畫家還有“正統派”的四王,即太倉(今屬江蘇)人王時敏、王鑒,常熟人王翚,王時敏的孫子王原祁。他們受董其昌的影響較大,發展了晚明文人畫的抽象特點,特別注重筆墨和純形象的表現。所作并非描繪真山水,而是主要表現筆墨和線條的半抽象畫。
[清]王翚《水閣幽人圖》
[清]王鑒《長松仙館》
[清]王原祁《仿大癡山水》
[清]王時敏《仙山樓閣圖》
8.揚州畫派
清代中葉,在商賈云集、思想活躍的揚州,萃集一批賣畫為生的重要文人畫家群體,人稱“揚州八怪”。
[清]黃慎《花鳥草蟲》之一
[清]金農《佛像畫》
[清]鄭燮《墨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