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文字校對;
《文字校對》教學案例
衢州市興華中學 尚永濤
【背景信息】
1. 所屬模塊:信息技術基礎
2.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3. 時 間:xx年4月24日
4. 地 點:溫嶺市溫嶺中學實驗學校
5. 授課班級:七年級14班
6. 課 題: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7課 文字校對
7. 課 時:1課時
8. 課的性質:省級優質課
【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本課的教學思想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采用了“激趣導入,強化實踐;小組探究,規范書寫”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材、課(學)件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適時地展示問題、及時反饋、完成任務,整堂課貫穿于書寫規范培養與操作技能學習兩條線展開教學。
二、教材分析
《文字校對》是《信息技術》(七年級下)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三單元“雜志的修飾和完善”中的第一課內容,是整冊教材的第十七課。本節課的內容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拼寫和語法檢查工具的作用、局限性與使用方法,了解更改大小寫、查找和替換工具的作用以及它們的使用方法,屬于新授課,側重于解決幾個問題。
本套教材的特點就在于編者巧妙地利用電子雜志的制作為主線,每一課的教學內容都是以學生完成電子雜志制作而展開教學,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即時體現成功的喜悅,并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空間,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學情分析
這是初一下學期的一節信息技術課,初一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不一,對學習資源的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意識。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間的自主、合作、探究,本課教學采用了激趣導入,觀察動畫個人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拼寫和語法”檢查工具的基本作用和局限性。
2.了解“更改大小寫”及“查找和替換”工具的作用。
3.掌握利用“拼寫和語法”工具檢查和更改文字錯誤的方法。
4.掌握利用“更改大小寫”工具更改英文單詞書寫格式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掌握在文字處理軟件word中進行文字校對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培養學生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以及認真細致的行事作風。
2.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技術的優越性與局限性,要用好技術而不依附于技術。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拼寫和語法工具糾正文本錯誤以及更改大小寫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在掌握這些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時,應側重于掌握針對某個選定區域應用此類工具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在組織本節課的教學時,學生會在不同工具的作用范圍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在教學時涉及查找和替換操作,則查找或替換帶格式的文本將是一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