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節《數據圖表制作》教學設計
一、學習者分析初中學生偏重感性認識,對實物和直觀圖形都比較感興趣,對本節內容學習積極性較高,掌握數據圖表的制作不存在太大的困難。因此,主要引導學生如何根據數據特征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并編輯圖表,使之更清晰明了。 二、教材內容分析1、 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的主要內容是掌握利用“圖表向導”建立柱形圖和餅圖,學習用圖表來形象直觀地反映數據的相對關系和變化趨勢。本節是本章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利用數據統計結果建立圖表和編輯圖表;(2)能選擇適當的圖表類型,反映數據的特征! ‰y點: 根據實際需要,編輯圖表。3、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會使用“圖表向導”創建圖表;(2)學會對圖表進行編輯和修飾的操作;(3)認識圖表的三大類型:柱形圖、餅圖和折線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需要恰當選擇圖表類型,運用圖表表達數據。2.過程與方法繼續上節的研究報告實例,通過自主學習,模仿和練習課本中的操作,掌握圖表的建立和編輯的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圖表的建立、編輯和修飾的學習實踐活動,感受圖表形象直觀地反映數據特征的作用。 四、教學理念和方法本節教學繼續圍繞著上節的研究報告展開,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和掌握創建、編輯和修飾圖表的方法,學會借助各種類型的圖表來形象直觀地反映數據處理結果。五、教學過程設計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課本演示的步驟,自主學習創建柱形圖表;然后對比柱形圖、餅圖和折線圖,組織學生討論不同類型圖表的適用情況;最后提出圖表的修飾要求,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圖表的認識和熟悉對圖表的操作。 2、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教學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建立圖表(1)展示課本中“對超標用水加價的態度和平時有無節水的統計”工作表。(2)布置任務1:將統計結果用形象直觀的柱形圖表示。(3)觀察學生操作,并請個別學生演示操作過程。認真閱讀課本,并參照課本的操作步驟完成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圖表向導”創建圖表。認識圖表類型 (1)布置任務2:將課本中的“月人均用水分段人數統計”工作表用圖表表示。(2)組織學生討論:l 除了柱形圖,圖表中常用的圖表類型還有哪些?l 哪一種圖表能更好地反映當前數據的特征?為什么?(3)小結結合報紙上的一則多圖表數據分析報告,師生共同分析常見圖表類型的適用情況。l 柱形圖能直觀地反映數據的大小l 餅圖能清晰地反映數據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l 折線圖能清楚地反映數據發生的變化上機操作、思考問題,并回答教師的提問。通過提問和實例操作,鞏固創建圖表的方法,并引導學生認識圖表類型,懂得選擇不同的圖表類型反映數據的特征。編輯圖表(1)認識圖表的組成部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