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綠漪亭模型制作》
各位教研員及行家:按照市教科院孫簃老師的指導安排,說一說我是怎樣設計《綠漪亭模型制作》這一課的。但是我不想采用常規的說課模式。
因為像教學理念這些理論東西在座的各位都比我強,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內容在教案中已經寫明,不再重復。
我想還是說一說自己上這節課的體會吧!
一、背景: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設計該課的背景:
據xx年7月份在蘇州召開的世界遺產保護大會其間世界資深委員對蘇州園林的一致評價是: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蘇州園林早已世界聞名,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到蘇州來旅游、觀賞園林古建筑的中外人士已達5-600萬人。他們是沖著了解蘇州人文歷史,欣賞蘇州的園林古建筑而來的。而古時的蘇州歷代是經濟、文化、信息的交流中心,許多名人隱士在蘇州定居。蘇州古城區包括周邊縣市城鎮,先輩們在當時運用精湛的手工工藝,土木營造法所建造了不計其數的經典豪宅。一幢古建筑是一本可讀的書,它可折射出那個年代的經濟、文化和信息,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教材。
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珍貴的古建筑正在拆毀消失,等到這些建筑沒有了,我們才發現祖宗留下來的是寶貝。而更令人尷尬的是許多蘇州人,包括有些學生連最基本的蘇州四大名園都說不出其名稱,更不要說了解其園林的經典建筑了。
我設計古建筑模型制作系列課程的本意是想通過其模型制作過程,來喚起學生對蘇州歷史文化底蘊的了解,以及對蘇州家鄉的熱愛。
設計本教材的優點有三:
1、 周邊到處是資源,編制教材的素材容易獲取。(附近都有古建筑、老房子,都有典故和傳說)
2、 制作用材料可以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模型制作可利用卡紙、或廢棄的包裝盒)
3、 通過對古建筑模型的設計制作,能對當地的古建筑起一定的宣傳和保護作用。
學習《綠漪亭模型制作》,是學生探究古建筑模型設計的入門課。該建筑模型的主要結構和以后要學習設計制作的其他系列建筑模型結構類似,只是變化不同,我想讓學生通過動手制作來掌握其規律,它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提出“它應該怎么樣來制作?”和“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得最好”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個人認為,讓學生了解古建模型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樣重要的是使學生經歷探究古建模型的制作過程,獲得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方法的訓練。在熟練技能的基礎上,有新的創意,并能舉一反三。
當初利用周邊資源來設計這部分教材的目的是配合省編《建筑及其設計》教材來開發的蘇州地方制作訓練課程教材。考慮到學生對蘇州園林古建筑了解甚少,所以我特意在周三的興趣活動課介紹蘇州園林的造園藝術。周末學生社團分工組織去園林實地考察,部分學生上網查找有關古建筑資料。讓學生觀察研究蘇州古建筑的內涵。明白同學之間合作很重要,知道一些科學觀察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同學的特長和活動的需要,來分工合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活動的開展,為今天的教學作了一些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