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與字體(精選3篇)
字形與字體 篇1
本課課題: 字形與字體
第 3 課(章、節) 第 1課時 課型 新 授
編寫日期:年 3 月16日 執行日期:年 3 月20日 總序號 6
任課教師: 授課對象:初一1--3班
第六課
【教學目的與要求】
(1)通過學習,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練操作。
(2)符號的輸入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字的步驟,能使用所學方法進行文字的修飾加工,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分析]
文字修飾是文章排版的基礎,應作為重點內容讓學生掌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word 不但提供了改變字的大小、字體、字的顏色等文字修飾功能,還提供了加粗、斜體、下劃線等豐富多彩的文字修飾效果,還可以在文章中插入多種樣式的藝術字(出示效果圖)。同學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利用這些方法做成的,漂亮嗎?想學習這些方法嗎?我們今天來學習。
二、新授
下面我們就針對《 》這首詩,邊學邊練,把它修飾成掛圖上的效果。
1.改變文字的字型、字體及字的顏色
將古詩《 》的標題改為“黑體,二號字,顏色設為紅色”。出示
的放大圖。
師示范講解設置字體、字型號及字體顏色的區域及方法。
學生根據提示完成練習:
(1)選定標題“ ”。
(2)單擊格式工具欄“字體”的選擇按鈕“ ”,在字體列表中單擊“黑體”。
(3)單擊“字號”的選擇按鈕“ ”,在字號列表中單擊“二號”。
(4)單擊“字體顏色”的選擇按鈕“ ”,在彈出的顏色塊中單擊“紅色”。
試一試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上述方法對標題“ ”進行了設置,其實,字體的修飾、設置包括很多方面,我們可以單擊“格式(0)”菜單中的“字體(f)”命令,在彈出的“字體”對話框中設置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等(出示字體對話框)。
仔細觀察對話框,想一想,試一試,它有哪些作用?
師:我們使用快捷工具能做的工作,在“字體”對話框里都能實現,利用“字體”對話框我們還能對字體做許多修飾,今天我們主要讓大家掌握“字體”、“字型”、“字號”及“字體顏色”的設置。
2.文字的簡單修飾
師:利用“字體”對話框,可以對文字進行全面設置,但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通過格式工具欄上的按鈕來做簡單快速的設置,同學們可選擇“孤舟”,分別使用 三個按鈕,觀察效果。
學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師:通過練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板書結論)
用于設置或取消字體加粗 (加粗效果)
用于字體傾斜的設置或取消 (傾斜效果)
用于字體下劃線的設置和取消 (加下劃線效果)
二、插入符號
2.師提問:書看完了,“℃”到底怎么輸入?誰愿意上臺演示一下。
指定一學生上臺講解演示:將光標移到插入位置,單擊“插入(i)”菜單中的“符號(s)”命令(如圖)。在“符號”對話框中找到符號“℃”,選中,單擊“插入”按鈕(如圖)。關閉對話框。
臺下學生重復一遍。
師:如果輸入的符號很多,可以不立刻關閉對話框,等符號輸入完畢后再關閉。
3.通過練習檢查自學情況。
練一練
輸入以下符號:
① ② ③ ≥ ≤ ★ ☆ 〖 〗
學生自己練習,師巡視指導,指定一學生上臺演示。
師:同學們,看看他做的對嗎?(生答)。老師再看看大家做的怎么樣?
(抽查學生練習結果)
4.補充說明
老師發現你們找符號時,不知從何處入手,大家觀察一下符號對話框,可以發現,通過索引能查得快一些。其中≥就在子集“數學運算符里”,☆就在“各類圖形符號”集里。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快一點,你們可以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篇日記的輸入。
指定一學生上臺演示,臺下學生自己練習。
2.請同學們輸入以下文字。
(1)對的打“√”錯的打“╳”
①貢獻(gòng xiàn) ② 接觸(jēi chu )
(2)□■♀+±×÷∑∠
四、本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符號的輸入方法。不難發現,一般文本的輸入,對我們已經不成問題了,請同學們平時注意多練習。
————————————教學反思 ———————————
內容較多,有1 個班學習過程中覺得有點困難
字形與字體 篇2
一、 教材分析
《字形與字體》是xx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x冊第六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word的文本編輯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字形與字體的編輯設置,實現文檔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于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讓學生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設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字體的部分設置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變化以及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
三、教法闡述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編輯、排版。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 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談話引入,由學生所看過的涉及字形變化的報刊、雜志發問學生,這些特殊字形是怎樣編輯的?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告訴學生這堂課探討的問題就是使用word給我們提供的工具美化自己的作文。接下來布置任務,讓學生翻開課本15頁,自己先認識一下這些工具。然后再打開第三課寫的作文,利用這此工具再次編輯作文。讓學生獨立操練,遇到困難交流討論,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再利用廣播教學規范操作,最后再由學生操作。利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繼續認識字體設置,以及學會插入符號的兩種方法,并思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異同,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整堂課按“學生操作——教師個別指導——規范操作——學生練習”的順序進行教授。
字形與字體 篇3
一、 教材分析 《字形與字體》是福建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word的文本編輯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字形與字體的編輯設置,實現文檔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于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讓學生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設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字體的部分設置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變化以及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 三、教法闡述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編輯、排版。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 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談話引入,由學生所看過的涉及字形變化的報刊、雜志發問學生,這些特殊字形是怎樣編輯的?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告訴學生這堂課探討的問題就是使用word給我們提供的工具美化自己的作文。接下來布置任務,讓學生翻開課本15頁,自己先認識一下這些工具。然后再打開第三課寫的作文,利用這此工具再次編輯作文。讓學生獨立操練,遇到困難交流討論,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再利用廣播教學規范操作,最后再由學生操作。利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繼續認識字體設置,以及學會插入符號的兩種方法,并思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異同,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整堂課按“學生操作——教師個別指導——規范操作——學生練習”的順序進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