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信息世界(精選2篇)
認識信息世界 篇1
課題:(第一節 ,1課時)
教學目的與要求:認識信息的含義及信息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
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形態及其本質意義(重點);
對信息傳輸流程的正確理解(難點)。
教學方法: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
教學過程:
1.設問
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嗎?(學生回答)
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舉例啟發后,請學生自己舉例)
演示相關影視資料。(引起學生興趣與注意)
2.揭題
第一節 認識信息世界;(板書或投影)
解釋:
信息(information)就是對人們有用的數據、消息。(板書或投影)
3.深究
怎樣得到有用的信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4.講解
對取得的消息進行加工處理;(為爾后的教學內容“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作伏筆)
信息質量的標準——準確性、時效性、完整性、簡明性;(板書或投影,可舉些反面例子)
人類的三大類活動;(板書或投影,下同)
科學史上的三個基本概念物質(matter)、能量(energy)、信息(information)。
5.簡述
演示信息傳輸流程框圖:(結合實例解釋含義)
信息技術發展概況;(抓住電磁波的發現這條主線展開)
6.介紹
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指導學生看書、討論)
信息技術的主要應用。(采用演示影視資料提高效果)
7.泛談
未來的信息社會;(教師談科學家、專家們的預測)
聯想暢談;(學生暢談,激發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
8.小結
概括學習要點:
信息、信息質量標準、信息傳輸流程、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板書或投影)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科普知識。(推薦一些好書)
認識信息世界 篇2
課題
第一課 認識信息世界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的
1、知識目標:實施“雙主教學”模式,使學生理解信息
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尋求知識的能力;培
養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
教法
老師講解,小組討論,獨立思考
教
材
分
析
重點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難點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
學
過
程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對人們有用的數據和消息。人類生活離不開信息。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結繩記事”、“烽火告急”、“信鴿 傳書”等方法來存儲、傳遞、利用、表達信息。“信息”一詞古已有之,但關于它的定義至今仍未取得共 識,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一)學生分成四組,討論說說身邊的信息(每組至少說出五種信息)。 (二)教師歸納學生所說的信息并總結提出更多詳細的信息實例。二、信息的分類例1:圖片信息:例2:文字信息 例3:聲音信息:三、信息的特征 問題探究:信息在社會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在作用,引 起了人們的重視。那么信息具有那些特征呢?對人類活動又產 生了何種影響呢參考下面的例子,探討信息具有那些特征: 依附性:信息總是依附在一定的物質載體而存在例子:一首歌存儲在光盤上,歌是信息,光盤是載體 分組討論每組舉三個例子并說出信息是什么?載體是什么? 可傳遞性可塑性:信息可以再加工處理,變成新的信息享性:表現在信息的提供者并不會因為提供信息而失 去對信息的擁有
教
學
過
程
試一試: 舉出一些例子說明前面所說的信息的四個特征 例1:說出下面的圖所表示的信息。想一想來,動動腦筋。。。。。。。。。 信息還有沒有其它的特征呢?? 看看以下例子,想想。。。。。。。 例1:學校將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收集匯總成冊發給每一個同 學參考; 例2:天氣預報報道明天要下雨,這對于農民來說可能是一個 好消息,但對于其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 例3:大商場根據節假日人們休假逛街購物比平時多的特點, 相應地增加節假日的貨物擺放和服務人員,使到商場的 營業額得以提升。議一議 討論:信息除了依附性、可傳遞性、可塑性、共享性是 不是還有其它的特征呢?? 如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例:“北京將在xx年舉行29屆奧運會。” 這句話體現 信息的什么特征呢?
教
學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