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信息世界
課題:(第一節 ,1課時)
教學目的與要求:認識信息的含義及信息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
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形態及其本質意義(重點);
對信息傳輸流程的正確理解(難點)。
教學方法: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
教學過程:
1.設問
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嗎?(學生回答)
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舉例啟發后,請學生自己舉例)
演示相關影視資料。(引起學生興趣與注意)
2.揭題
第一節 認識信息世界;(板書或投影)
解釋:
信息(information)就是對人們有用的數據、消息。(板書或投影)
3.深究
怎樣得到有用的信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4.講解
對取得的消息進行加工處理;(為爾后的教學內容“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作伏筆)
信息質量的標準——準確性、時效性、完整性、簡明性;(板書或投影,可舉些反面例子)
人類的三大類活動;(板書或投影,下同)
科學史上的三個基本概念物質(matter)、能量(energy)、信息(information)。
5.簡述
演示信息傳輸流程框圖:(結合實例解釋含義)
信息技術發展概況;(抓住電磁波的發現這條主線展開)
6.介紹
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指導學生看書、討論)
信息技術的主要應用。(采用演示影視資料提高效果)
7.泛談
未來的信息社會;(教師談科學家、專家們的預測)
聯想暢談;(學生暢談,激發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
8.小結
概括學習要點:
信息、信息質量標準、信息傳輸流程、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板書或投影)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科普知識。(推薦一些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