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天地之間的歌》
課堂人數: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課 題 | 《天地之間的歌》 | 教具 | 鋼琴、錄音機、磁帶 |
教 學
目 的 | 1、介紹中國民歌的種類及音樂風格。 2、讓學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國民歌的概況,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家園,建設家園的崇高思想。 | ||
重 點 | 中國民歌的體裁,種類及分布。 | 難點 | 中國民歌的音樂風格 |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檢查學生上課出席情況。 二、發聲練習。 1=C 3/4 1 3 5 6 5 3 | 1 3 5 6 5 3 | 1—— || mi ma 連音練習,要求上行下行聲音連貫一致,唱得柔和流暢。 三|、檢查復習 1、 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 2、演唱歌曲《保衛黃河》 四、簡介民歌 《中國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在人們一代代口頭相傳中, 不斷得到加工與完善。 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民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現實主義的巨著《詩經》,到浪漫 主義的偉大詩篇《楚辭》開始,走過了漫漫長路。 到現在,每當我們又一次聽到那還在傳唱的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不論是“西部歌王”王洛賓深情的“半個月亮爬上來”,還是有著藍藍的天,圓圓的月,靜靜的城的“康定情歌”,還有那高亢凄涼的陜北信天游,以及柔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你會再次沐浴在美的光芒中,怎不欣喜若狂。 中國民歌有多種分類方法。按體裁形式分類大致可分為號子(搬運號子、船工號子和作坊號子等)山歌(一般山歌、放牧山歌和田殃山歌等)小調(謠曲、時調、風俗儀式歌曲、舞歌等) 民歌的特點: 1、 詩與樂的高度結合:從詩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短短數句歌詞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體現。 2、 長于抒發人的內心世界:民歌運用短小的結構,凝練的音樂語言,極為經濟的音樂素材來表達深刻的思想感情。 3、 具有口頭性、集體性、即興性和變異性: 號子的作用:消除疲勞、協調勞動、提高效率、步調一致。 山歌的特點:音調高亢嘹亮、節奏較自由、樂段結構較簡單。 小調的特點:音調輕柔婉轉、節奏較規范、樂段結構變化較多。
五、欣賞音樂 《澧水船夫號子》《牧歌》《茉莉花》 六、課堂小結(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