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熱巴舞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熱巴舞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我國x藏的風土人情,以及x藏音樂風格特點和x藏舞蹈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對藏族音樂感興趣,能積極參與相關音樂實踐活動并認真探索其文化內涵。提高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x藏樂曲的音樂情緒及藏族民間音樂的因素,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了解“熱巴舞”的由來及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
感受x藏樂曲的音樂情緒及藏族民間音樂的因素,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了解“熱巴舞”的由來及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能積極參與相關音樂實踐活動并認真探索其文化內涵。提高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歡跳舞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舞蹈請大家說一說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教師隨音樂表演一段藏族舞蹈)
師: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的種類也非常豐富,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感受一曲藏族舞曲---熱巴舞曲。
二、新授
1、完整欣賞管弦樂《熱巴舞曲》,感受藏族音樂風格與特點。
2、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3、簡單介紹熱巴舞曲
熱巴舞是中國藏族的一種以鈴鼓舞為主,包括踢踏、說唱和雜耍在內的綜合民間表演藝術。管弦樂《熱巴舞曲》是吸收了x藏“熱巴舞”中“踢踏舞”和“圓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與插入的舞蹈節奏形成獨特呼應。全曲手法簡練,結構嚴謹,具有熱烈的場景感。作曲家用現代管弦樂器把藏族音樂各元素表現的淋漓盡致。該曲于1999年在北京首演,xx年在“中國第十屆音樂作品(交響樂)評比”中獲三等獎。xx年入選維也納中國新春音樂會,由薩爾茨堡莫扎特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是近年來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的我國優秀管弦樂新作品之一。熱巴是一種由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班子(一般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表演的,以鈴鼓為主,融說唱、諧(歌舞)、雜技、氣功、熱巴劇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程序,由12個節目組成,全套演出需要5個小時。熱巴舞是一種由鼓鈸(單鈸)、鑼伴奏的集體大型歌舞,技巧性較強,初時舞姿輕捷,高潮時感情奔放,動作粗獷有力。跳熱巴舞的原意是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興旺和禳災、祈豐收。唱、舞、器樂、服裝等方面的藝人需經事前長時間的培養、訓練,方能參加。熱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詞,大意是頌揚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薩等。所演節目最少不能少于九個節目:《頌天地,拜四方》、《太陽、月亮、星星》、《鼓聲傳揚,四方平安》、《神佛與我們同歌舞》、《吉友、迷拉師徒斗法》、《烏鴉吹大話》、《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戰勝惡魔獨尼阿巴》、《送神佛、貴賓》。
3、再次欣賞《熱巴舞曲》
引導學生感受整體音樂速度的變化并從作品中體會藏族民間“熱巴舞”由慢而快的的速度特點。深入體會藏族音樂元素。
4、分主題聆聽,體驗各主題情緒之間的不同。
分主題欣賞《熱巴舞曲》并進行對比情緒、旋律
第一主題:熱情地、抒情性
第二主題:歡快地、舞動感
第三主題:溫柔地、親切地,歌唱性
第四主題:熱情、激動地,歌頌性
第五主題:急板、熱烈奔放
同時完成課后實踐與創造第四題,說說兩個主題的不同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