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小小蛋兒把門開說課稿
這學期我園組織了音樂教學觀摩活動,我在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教材中選擇了一節音樂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活動結束后我根據活動中所反應出的一些優點和不足進行了思考,接下來我就對這次活動進行如下的分析: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喜歡游戲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曲富有兒童情趣,整個樂曲貫穿了小雞的孵化過程,誘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產生持久投入音樂活動的熱情,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感受入手、運用圖譜、用具體的情境將孩子自然地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引導孩子來感受小雞出殼時喜悅,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因此,我就選擇了這節音樂活動,這便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二、說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現有的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唱歌曲,并跟隨歌曲做表演動作。
2)能力目標:知道找空處做動作,避免與同伴發生碰撞。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創編歌詞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學習唱歌曲,并跟隨歌曲做表演動作。 難點是創編歌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講述法、聽唱法、示范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二)游戲法:本活動采用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通過讓幼兒模仿小雞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提示,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編動作、記憶歌詞及旋律。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活動的開始部分,我以小一班來了一位客人,來吸引幼兒的注意。
2、活動的基本部分,首先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出示課件,來了解小雞出殼,問題是:雞媽媽是怎么叫的?雞媽媽什么時候會“咕咕噠、咕咕噠”的叫呢?雞媽媽在草地上生了一個大大的雞蛋。通過課件呈現小雞出殼的過程,聽!是什么聲音?咚咚咚、咚咚咚,蛋怎么會裂縫了,又破了一個洞,這是怎么回事?啊!雞蛋打開了,里面會有什么呢?是小雞出來了。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提問式的導入,由此制造的懸念更能誘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歌詞,并用身體動作表現演唱內容。1、教師邊出示圖文邊慢速的演唱歌曲,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2、教師再次指圖文,引導幼兒嘗試看圖按歌曲的節奏朗誦歌詞。3、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4、跟隨音樂表演歌曲。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借助圖文,讓幼兒幫助幼兒理解、分句記憶歌詞。圖文經過精心的設計,形象的劃分出了音樂的樂句,暗含著節奏。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遷移幼兒已有的卵生動物的經驗,啟發幼兒用工整替換的方法創編歌詞。1、還有那些動物寶寶也是從蛋殼里鉆出來的?2、我們怎樣唱呢?(創編小鴨和小鳥兩種)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用工整替換的方法創編歌詞,同時遵循了小班幼兒的歌詞創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匯,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