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打擊樂活動說課稿:鈴兒響叮當
。3)、借助結合圖形樂譜,完整感受樂曲結構、情緒變化和基本節奏。
a、 教師根據幼兒所言,出示圖形樂譜,并告訴小朋友"老師把你們的感受畫成了一張圖。"b、 看看、說說、議議。
師問:"看了這張圖,誰知道我們聽的樂曲是幾段體的?這二段樂曲的圖形色彩一樣嗎?第一、第二段色彩由淺到深說明了什么?能指出間奏和尾奏在哪里嗎?"結合圖譜,通過圖譜上的色塊逐步加深,使幼兒了解樂曲情緒變化越來越熱烈,二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了解了樂曲是二段體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了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為下一步幼兒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
2、創造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與設計音色配置方案(1)、創編動作總譜幼兒對作品性質得到理解后,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變通總譜中的一種),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創作節奏動作,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提問:第一段音樂優美,舒緩,聽起來較輕些,你們說說看,應用什么動作來表現(身體動作),第二樂段歡快熱烈,音響效果較強,應用什么動作表現這兩種不同效果呢?"教師指導幼兒聽音樂自由的用身體節奏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間奏的部分請幼兒跺跺腳。結合幼兒創編的節奏動作,教師指導幼兒選出合適的動作轉換為動作總譜,組織幼兒練習新編的動作總譜,使幼兒形成整體音響效果。
。2)、集體討論音色的配置方案教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音色為樂曲配置實際的演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