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遮擋畫:我和朋友來照相
一、活動背景
《綱要》指出:要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孩子的內心是一個多彩的世界,幼兒常常把心中所想的物體通過工具材料反映到繪畫中。5—6歲的兒童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大班的幼兒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但大都只能直觀的表達,在平時的作品中,盡管幼兒或多或少的無意識的表現了物體間的重疊,但由于空間思維的缺乏造成了幼兒不能很正確的表現雙方物體間或多層物體間的遮擋關系,致使畫面內容不夠豐富。為此,我設計了大班遮擋畫“我和朋友來照相”,活動通過游戲 、觀察、對比、表達、操作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遮擋關系,并嘗試用遮擋的繪畫方式表現人物之間的前后關系。意在通過對畫遮擋畫的技巧的深入指導,激發了幼兒的思維、想象及創造熱情,更好地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飽滿畫面內容,從而也為培養幼兒健全的審美心理打下了基礎。
二、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物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2、嘗試用遮擋的繪畫方式表現人物之間的前后關系。
三、活動準備
教具:ppt 課件 黑板
學具:鉛畫紙、油畫棒、記號筆、人物模板
(ppt:主要在幼兒作畫前,通過ppt課件更加形象具體的來了解本次活動的重難點“遮擋”的概念,為幼兒繪畫做鋪墊; 人物模板: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遮擋”概念,用模板降低繪畫的難度。)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你是誰》導入課題。
(1)玩法:老師戴著面具,問“猜猜我是誰?”幼兒回答。
(2)引導幼兒說出老師的臉被面具遮住了。
(設計意圖:游戲的導入,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讓幼兒最直觀的通過看到的現象來表達事件背后的原因,從而引出“遮擋”。)
二、觀察集體照,理解畫面中物體間的遮擋關系。
(1)觀察幼兒熟悉的全班集體照。
(2)觀察小組集體照
討論:照片里什么被什么遮住了?被遮住了的東西看得見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了解了什么是“遮擋”后,通過觀察、分析來發現物體之間的遮擋關系,通過在幼兒熟悉的集體照中尋找“遮擋”的現象,引起幼兒興趣,并不斷加深對“遮擋”的理解,并為繪畫做鋪墊。)
三、演示課件,指導繪畫方法。
①幼兒擺照型拍照,擺出人物之間的遮擋關系。
②觀察三幅圖,找出一幅遮擋關系的圖片。(出示交叉、遮擋、分離三種)
③演示動畫,示范繪畫方法。
重點突出遮擋畫的方法:“前面的部分先畫,后面部分后畫,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畫。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構圖,并向幼兒解釋人物的前后順序的關系。以及學習遮擋畫的表現技巧。降低了幼兒繪畫表現的難度,有效幫助幼兒解決繪畫中“知”與“見”的矛盾。)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并及時評價
1、繪畫要求:
師:(1)要畫出遮擋關系。(2)構圖高低疏密有分。(3)有耐心并在規定時間完成(4)有裝飾
2、大膽繪畫,教師語言提示。
(1)想好了再畫,畫在什么位置?什么部位被遮住了?
(2)你和好朋友誰站在前面,誰站在后面,站在前面的小朋友先畫。
五、欣賞作品、談論作品。
(1)幼兒自評: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