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親子課程教案
第一章: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
1.我不想做操,2.我就喜歡抱她們
教學目的:
目前,有不少家長包括幼兒教育工作者誤把幼兒早期教育看成是文化教育,其實,幼兒階段首要的教育是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感覺包括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這些感覺能力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因為對知識首先需要感知到,然后才進行進一步的認知活動,如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但家長和幼兒教育工作者普遍忽視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給幼兒以后的學習造成極大的障礙,為了端正家長的認識,重視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設計本章。
通過本章教學,讓家長了解幼兒應具備的感覺運動能力,弄清楚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掌握訓練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培養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方法,難點是對幼兒感覺運動能力障礙的原因分析。
教學方法:
采訪對話式、案例分析式、教師演講式
【教學過程】
(開課之前,由主持者強調會議紀律)
各位家長:
你們好!
今天,我們為“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再次聚在一起,共同討論教育孩子的策略、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探討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感謝你們能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個家長會,這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或者用你原來的的談話,但是要簡潔。)
一、問題導入新課:
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是否有下列現象:
1、貝貝的媽媽早年不育,很大年齡才有了貝貝。也因為這樣,貝貝的媽媽比一般的媽媽都更要寶貝孩子,對貝貝的各個方面也特別注意觀察和留神。即便這樣,在家的時候,媽媽也沒發現孩子有什么異常。貝貝上幼兒園之后,每天回家媽媽會問孩子老師今天問了什么問題啊,和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戲啊之類……慢慢媽媽發現,貝貝每次都回想不起來任何內容。
等到幼兒園上公開課的時候,媽媽發現:當老師提問的時候,貝貝第一個舉手,可是等老師請貝貝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貝貝的回答卻是典型的所答非所問。若說是孩子還太小吧,可問題是別的同齡孩子就不這樣。
您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里有怎樣的感受,是不以為然還是突然意識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二、教師講解:
對于這些現象,您都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等我們學習完第一章《幼兒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我想您就明白了。
三、請家長聽一段錄音
媽媽:“兒子,快穿好衣服,媽媽一會送你去幼兒園。”
孩子:“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媽媽一驚,這孩子怎么了,以往,到了點自己就早早爬起來,從沒出現這種情況呀?
媽媽:“兒子,不舒服嗎?”媽媽趕緊摸摸孩子的額頭,一切正常,沒問題。
兒子只是搖搖頭。
見兒子不再說話, 肯定是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按照以往的經驗,兒子一定會在飯桌上說出來的,所以,媽媽也就沒再追問。
吃飯的時候。
兒子吃了兩口飯后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幼兒園了!”
媽媽早有了心理準備,溫和地問兒子:“能不能告訴媽媽是怎么回事啊?”
兒子噘著嘴說:“今天我們要進行廣播操比賽。”
媽媽繼續溫和地說:“那你積極地參加不就行了嗎?”
兒子低下頭,很不情愿地說:“可是,我不想參加。”
媽媽不解地問:“你不是挺喜歡活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