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親子課程教案
4.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不會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遠,不敢蕩秋千等。多動,但動作缺乏技巧,如很難安靜下來,不能有效地約束自己,時常出現多余無效的動作等。
5.本體感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說話發音不清,語速慢。
6.觸覺過分敏感
(1)通常不喜歡他人觸摸,怕人觸摸;不喜歡被人擁抱,卻喜歡擁抱別人;不喜歡擁擠,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會拒絕進入教室與其他人接觸;嬰幼兒期怕擦臉、洗澡、剪指甲,常拒絕理發、洗頭或洗臉;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不喜歡碰觸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2)怕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缺乏自信;常固執于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對任何新的學習都會加以排斥;喜歡獨處,不愛團體游戲;在團體中容易和別人爭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獨中。
(3)愛哭;發音不清晰;膽小,容易驚慌、哭泣,愛玩弄生殖器;性格孤僻;嘴巴屬于觸覺敏感部位,所以幼兒會變得挑食、偏食、厭食、咬手指、咬嘴唇、咬衣襟。
(4)常出現很多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神經質、容易驚慌;脾氣固執;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嚇的感覺,容易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學習。
(5)觸覺敏感的幼兒也會形成嚴重的語言障礙。
7.觸覺遲鈍
(1)反應慢,動作笨拙不靈活,少動,做事縮手縮腳,大腦的細微分辨能力差。
(2)粘人(粘固定的人),尋求很多的摟摟抱抱,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摸。過分喜歡碰觸各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反復做某個動作)。
(3)缺少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差,有學習困難,感情比較冷漠。
(4)遇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對打罵不在乎;常有冒險和自殘自傷行為,不懂得總結經驗教訓。
(二)、感覺運動統合失調的原因
玲玲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像每一個家長那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健康。從玲玲還不滿1歲開始教她學習識字卡片,然后教她背唐詩。玲玲也不負眾望地在3歲時就能識數百個漢字,能背數十首詩詞。然而,父母突然注意到即將上幼兒園的玲玲比其他小朋友顯得動作笨拙,吃飯、大小便都仍需要家長照顧,說話的語速特別慢,而且語氣單一、缺乏聲調變化,大人說話快一點或聲音大一點,她都感覺很難受。玲玲還特別膽小,除了家里的長輩,她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甚至不敢與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她完全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可把家里人急壞了,“聰明”的玲玲究竟怎么了?
通過檢測,發現玲玲有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現象。追蹤她成長的過程,才發現玲玲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原因:
家長保護過度
因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非常疼愛小玲玲,惟恐孩子遭受一點點傷害和疾病,所以總是讓玲玲呆在床上,不讓她在涼涼的地上自由行動,不讓她接觸任何未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東西,而且不論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懷里。這些方式減少了她自主活動的機會,也就減少了其大腦經受鍛煉的機會,使她表現出動作笨拙、遇事膽小的情況。
過早的才藝教育
玲玲從很小開始接受識字、背誦詩詞的教育,而這些知識都是非常抽象的。嬰幼兒時期本來需要大量具體的、形象的信息刺激來促進大腦的發展,加強大腦的整體功能。過早學習文字、詩詞等抽象知識,使孩子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識記,而沒有機會去發展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感覺功能。雖然,貝貝能背誦很多詩詞,但這些詩詞對于幼小的她都是空洞的、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