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內容的選擇——十五幼李亞瓊
1.能有效實現教育目標的內容。
教育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載體,能有效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內容才是有價值的。哪些才是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呢?應該是“有助于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有助于幼兒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智力和能力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幼兒情感態度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教師為了追求內容的新穎,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在選擇教育活動內容時常常迷失價值方向。
2.與幼兒的知識經驗相適宜的內容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即教育活動內容的難易程度要處在幼兒“最近發展區”,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育活動內容時遵循各年齡段幼兒在認知、情感態度、能力、社會性、個性等方面的一般發展規律,確定既與幼兒原有經驗相適宜又有利于幼兒主動建構的活動內容。
3.能引發和滿足幼兒興趣的內容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興趣是直接支配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有了興趣,幼兒就有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愿望和積極的態度。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確定必須考慮幼兒的興趣特點。教師可運用以下三種策略來協調教育內容與幼兒興趣之間的關系:其一,教師預設一些既能促進幼兒發展,又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小班的各種玩色活動,既能讓幼兒感受色彩美,產生參與美術活動的愿望,其活動形式又是深受幼兒喜愛的;其二,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由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生成活動內容。《綱要》中也要求我們“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其三,對一些促進幼兒發展確有必要,但難以直接引發幼兒興趣的內容,教師要善于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參與活動。如小班幼兒不太喜歡漱口,教師運用兒歌就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4.利于幼兒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的教育內容
幼兒園各年齡階段、各學期、各教育活動之間的內容需要銜接,托幼之間、幼小之間的教育內容也需要銜接。教育活動內容的銜接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和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同時也反映了知識經驗之間的固有邏輯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內容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對自我的認識方面,小班幼兒可認識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兒可認識自己的身體,大班幼兒則可認識自己的能力。在幼小銜接方面,既要避免過早地介入一些知識、技能的學習,造成與小學教育內容的重復,又要避免忽視幼兒情感、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方法等方面的培養。要多選擇有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教育內容,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