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動案例:樹葉粘貼
活動背景:
秋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五彩繽紛的花、樹,金黃色的田野,真像一幅彩色的畫。在一次餐后散步活動時,我發現有好幾個孩子圍在一起,低著頭,似乎在擺弄著什么?輕輕走過去一看,他們在玩弄幾片掉落的樹葉。陳禹諾說:“這張樹葉怎么有點像金魚?”龐亦菲說:“我的兩個樹葉合起來像小雞。”孩子們好奇地一下子都圍了上來。為了延續小朋友的興趣,《樹葉粘貼》活動就這樣產生了。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并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
活動準備
1、已經認識過多種不同形狀的樹葉。
2、樹葉、彩筆、畫紙、糨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樹葉,知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不一,可以組合成各種圖形。
師:秋游的時候,老師和小朋友在去參觀時收集到了很多樹葉,我們都已知道了這些樹葉的名稱和形狀,F在,老師把這兩片樹葉放在一起,你們看象什么?”
幼:像金魚。
幼:像小魚。
幼:像傘。
師:“換一片樹葉呢?
幼:像兔子。
幼:像小貓。
幼:像大熊貓。
師:再換一片樹葉呢?
幼:像帆船。
幼:像蔬菜小船。
師:每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小朋友要開動腦筋,看誰的圖形最象,最好看。而且與別人不一樣。
(由于這些樹葉都是小朋友自己帶來的,在和爸爸媽媽收集時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活動中思維敏捷,通過看、說等多種手段,觀察更加直接,有了親身感受,讓幼兒體驗了樹葉本身的美感)。
二、介紹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師:小朋友可以先挑出樹葉,在畫紙上拼出圖形,拼圖時要注意,如果是拼一個物體,可以布置在畫紙的中間部位,如果是幾個圖形,就要想好每個圖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這樣才好看。圖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樹葉后面抹上糨糊,貼在畫紙上,再用手壓一壓。最后,可以用彩筆添畫和裝飾,但不能太多,但不要涂在樹葉上,要突出樹葉拼圖的特點。
(教師在組織幼兒操作的時候,首先為幼兒提供了自由選材的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交代要求的時候語言簡潔,邊講邊操作,讓幼兒有了更直接形象的感受)。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四、結束作畫,幼兒作品欣賞。
師:請完成的小朋友,把圖畫帖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副圖,你看出來他拼的是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孩子對秋天的樹葉感興趣,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也比較有限。我就從認識樹葉的形狀開始,并把這些樹葉編成好聽的幼兒熟悉的故事,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這些樹葉的名稱。落葉飄飄,每天帶孩子到戶外散步,孩子們都愛撿地上的樹葉!澳憧催@片樹葉黃了”“我撿的樹葉是尖的”“我的樹葉上有一道一道的”。孩子們把他們撿到的樹葉當成寶,有的小朋友還把它偷偷的裝在兜里,舍不得丟掉。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家的認識。
同時在活動中我們也感到存在一些困難:如何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識、學會分享?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及穩定的心理素質?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