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地理課堂的教后反思
(1)他們為什么這樣組織課堂教學;
(2)自己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
(3)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4)從他們的教學中受到了哪些啟發;
(5)如果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
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地理教師應把個人自我反思和他人的經驗、長處相結合,考慮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第一輪《交通運輸網中的線》的教學時,開始是選用了教材中的“京九鐵路”案例,讓學生分析影響“京九鐵路”的主要區位因素,但京九線到底離我們太遠,感性認識不足,只能夠將課本中有的知識要點進行復述。考慮到存在的問題,課后從網上下載了家鄉交通建設的有關圖片和資料,重新設計教案和課件,把“杭金衢高速公路、杭新龍高速公路”新建、“浙贛鐵路”南移、“龍麗線”改建等家鄉的重點交通工程建設為案例,在第二輪教學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參觀考察“九里立交橋”、“龍麗線”改建、“杭金衢高速”等。回到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寫再教設計,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心得,應及時記下,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后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會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