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中培養和開發學生智能
三、實例分析
1.在整個創編過程中,學生從收集整理原始素材到挖掘舞蹈素材,再根據舞蹈要求進行創編,完全處于“開放”和“自主”的學習狀態下,充分調動了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培養了創造能力,還發展了語言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
2.在創編橡皮筋舞的過程中,學生們有的編新動作,有的尋找音樂磁帶,有的畫隊形圖,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群體意識增強了,人際交往智能也提高了。特別是在設計編排舞蹈隊形的同時,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3.學生非常喜歡跳橡皮筋,并且跳得輕松愉快。在課間休息時進行跳橡皮筋這樣健康文明的游戲活動,不僅能愉悅身心,還對身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大有益處。
4.橡皮筋舞需要配上活潑動聽的音樂,學生們在音樂聲中不斷練習,動作協調優美了,節奏感也增強了。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智能。
總之,橡皮筋舞的創編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運動美感,更能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使學生在游戲中合作,在玩耍中創新,在舞蹈中求異。它起到了寓教于樂、寓教于智能發展的作用。
【案例評析】
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者,美國亞歷桑那大學的梅克教授在2001年中國召開的一次多元智能國際研討會上,曾經非常誠懇地給中國的學校提過一個建議,她說:“我認為你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創造自己的作品,而不只是模仿別人的,哪怕唱歌、跳舞、剪紙,所有科學的、藝術的活動都不只是模仿別人的,應該讓學生能夠創作自己的作品。”她的這番話是在看到中國的孩子在一些技藝表演類的活動方面表現非常出色,比如武術、民族舞蹈等,但大多停留于模仿的層面,很少有自己創作的成分時有感而發的。
中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很多人不自覺地把技能技巧等同于智能。一個人擁有高強的身體運動方面的技能技巧,在舞蹈、武術、運動方面有過人表現,但是,如果這種技能技巧和過人表現只是停留于能夠迅速、準確、完全地模仿別人,不走樣、不改變地進行動作復制的話,那么,無論模仿得多么真實,復制得如何精確,也不能稱為身體運動智能。深藏在這種觀念背后的問題的真正實質是智能被形式化,表面化,而智能的本質和核心——思維卻被忽視和遺忘了。沒有了思維,沒有了思考,等于失去了個性和自我,失去了假設和創造,也就談不上任何一種智能的發展了。失去了思維作為智能的核心,不包含思維的智能根本不是真正的智能。
作為一名形體教師,黃佩老師所設計的橡皮筋舞創編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在動作中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范例。跳橡皮筋既是游戲,又是一種舞蹈,還是體育活動,娛樂性強,學生很有興趣,這首先為調動學生智力的積極性提供了條件。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活動中,黃老師并不是讓學生去學跳一些簡單的、現成的橡皮筋舞,而是讓學生進行開放性、自主性的創編,運用觀察、歸納等多種方法搜集素材,充分調動思維,再反復進行創編、整合和創新。這一案例用事實向我們證明,任何形式的活動,只要教師指導得當,都可以成為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徑。重要的是必須把思維、智能作為其中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