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樣形成的
自從人類具有理性思維以后,冥冥星空便成了人類注目的神秘之地。人們常常要問:宇宙究竟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經歷了什么樣的過程,才演化成今天所見到的這個樣子?以后又將會怎樣?……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未解之謎。
我們的祖先曾經用許多美麗的神話來解釋一些他們當時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關于宇宙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起初天地沒有分開,活像一個大雞蛋。在這個雞蛋里睡著開天辟地的鼻祖 盤古。盤古在雞蛋里睡了一萬八千年,才不斷長大了。有一次盤古伸腿,蛋殼碰痛了他的腳趾,他疼醒了,發現自己四周被圍,十分生氣,便找來神斧,對準一個薄弱處,奮力砍去,他又砍又撐,使盡全身力氣,終于使蛋殼破裂。隨著蛋殼崩裂的巨響,輕的東西向上飄,變成了天,重的東西向下沉,變成了地。位居天地之間的盤古一日九變,長高一丈。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到最高處,地降到最深處,盤古也長到了頭,終于精疲力盡,像山崩一樣倒塌下來,他的肢體化成了山岳,肌肉變成了良田,血液化為江河,筋脈變成了大陸,齒骨變成了礦物,皮毛變成了草木。
神話終究是神話。科學家們為了揭開宇宙形成之謎,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種種假說。本世紀20年代,天文學家j.e.勒梅特首先提出“宇宙是由一個非常小的物體爆發而成”的看法,40年代,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把這個爆炸叫做“大爆炸”,建立了“宇宙大爆炸”學說。
“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原是一個不大的、但密度極高、溫度極高的火球。如果把現在生成的地球比喻為一只乒乓球,那么宇宙的圓球直徑就好比足球場。大約在150億年前,這個原始火球突然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把物質拋向四周,從此產生了宇宙。從那時起,宇宙開始膨脹,溫度也隨著空間的擴大而降低。當宇宙年齡為10-44秒時,溫度高達1032℃,在這以后一剎那,即經過10-34秒后,宇宙突然“暴脹”,就像大氣球突然被大人猛烈一吹那樣,宇宙發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剎那間擴大了1029倍。大爆炸后0.01秒,宇宙溫度下降為1011℃;0.1秒后,溫度降到300億度;在13.8秒后溫度進一步降到30億度;35分鐘時,溫度已降到3億度。大爆炸后30萬年,溫度已下降到3000℃,宇宙開始變得透明了,在這期間也開始形成了化學元素。
150億年來,宇宙在不斷膨脹,溫度在逐漸降低,與此同時,產生和繁衍了生物。
有人像按比例尺畫地圖那樣,將這150億年的宇宙進化歷程濃縮在一年里,使我們得到了一個極為直觀有趣的“宇宙日歷”:
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脫穎而出;5月1日,浩瀚的銀河系誕生;9月9日,太陽系問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生命;11月12日,綠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級的哺乳動物出現;12月31日0時22分30秒,原始人類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創造了火;23分59秒,中國歷史衍續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進入了迄今仍在繼續的現代化社會。可見人類歷史只是宇宙歲月中極其短暫的一瞬。
大爆炸宇宙論的創立,標志著人類用科學的思辨推開了通向宇宙的門扉,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