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
一、教學內容與說明
1.教學內容
天體概念和天體系統的層次。
2.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對學生以后的地理學習影響很大,對理解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次,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力。
2.感悟宇宙的運動和無限,體會真理與科學有時需要用生命去捍衛。
3.樹立正確的宇宙觀,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喚起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求知欲。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次。
2.難點:對學生宇宙觀的教育和科學精神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學安排
1.教學準備:利用中午時間到天象館觀測。
2.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次的學習,學習“觀星軟件”的使用。
3.課后拓展:觀察夜空,并做好觀測記錄。
五、教學過程
1.“看”宇宙
(1)天象館觀測:利用中午天象館開放時間,請各個班級中的天文愛好者協會成員帶領同學觀測不同季節的星空。了解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與季節的關系,找到“銀河”,“牛郎星”、“織女星”、“仙女座”,“鷹仙座”、“獵戶座星云”等。
(2)欣賞太陽、地球、土星、新疆隕鐵、哈雷彗星、海爾波普彗星、木衛一、木衛二、蜘蛛星云、象鼻星云、仙女座河外星系等天體的圖片。
【設計思想】給學生視覺沖擊,在欣賞天體美的同時認識天體種類、主要特征。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比較簡單,不必多花時間,但也應避免走馬觀花,教師要對學生做適當引導,重點放在理解宇宙的物質性上。
(3)觀看太陽系模式圖、北斗七星形狀變化的flash動畫。
【設計思想】看“北斗七星”形狀的變化,體會“恒星不恒”的道理。
2.“說”宇宙
(1)宇宙里有什么?
以銀河系為例,說明宇宙的物質組成。
觀察銀河系“結構圖、俯視圖、側視圖”,回答以下問題:
①銀河系為什么看起來是一條光帶?
②銀河系主體叫什么?恒星最集中的地方叫什么?
③太陽在銀河系的什么位置?
【設計思想】使學生了解宇宙是由不同天體構成的物質世界,恒星和星云是組成宇宙的主要天體。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是人類長期不懈探索才慢慢確立起來的現代宇宙觀。
(2)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
教師簡要介紹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
蓋天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所以蓋天說又叫天圓地方說。
渾天說(張衡提出):認為天和地的關系就像雞蛋中蛋白和蛋黃的關系一樣,大地是一個球浮在水上。渾天說把地球當作宇宙的中心,與地心說不謀而和。
地心說(又叫地靜說):認為宇宙分為九重天。第九天叫最高天,是上帝居住的極樂天堂。各天層都繞地球旋轉。這種觀點符合宗教需要,在西方統治人們達1400多年,直到16世紀被 “日心說”推翻。
日心說:哥白尼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研究,于1530年寫成劃時代的著作《天體運行論》。認為水、金、地、火、木、土都繞日公轉。這一觀點把地球從宇宙的中心驅逐出去,從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創造世界的神話,動搖了宗教世界觀的基礎。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為了維護日心說,最終被教會燒死,伽利略也因此被判終身監禁。
宇宙大爆炸理論:1929年哈勃發現,星系的光波變長了,推測宇宙在膨脹。1948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宇宙大爆炸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