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浩瀚的宇宙 導學案
【學海泛舟】
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古時候,人們每天看到太陽、月亮和星星東升西落,仿佛看到一個巨大的圓穹形的“天”繞著大地不停地轉動。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證據。他說,大地實際上是一 個球體,一部分是陸地,一部分是海洋,外面包圍著空氣。還作了論證,朋食時的黑影是地球的投影,它是個圓弧,可見地球是球體或者是近似的球體。
公元前27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曾經測定太陽和月亮對地球距離的近似比值,同時還提出地球繞太陽運轉的理論。可是這古代樸素的“日心說”,在那時候卻沒有人相信。
在歐洲,基督教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圣經》中說,上帝花了6天工夫“創造了世界”。有1天,上帝來到一片空蕩虛無、黑黝黝的空間,他把它分為天和地,又創造了光,把光亮和黑暗分開,就有了晝和夜。第2天,又創造了光,把光亮和黑暗分開,就有了晝和夜。第2天,又創造了空氣,把天和地之間用空氣隔開。第3天,他又把地上的水聚在一起,使海陸分開,讓陸地生長出青草、蔬菜和果樹。第4天,他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普照大地。第5天,他又創造了飛鳥和游魚,使世界更富有生氣。第6天,上帝又創造了昆蟲、野獸和牲畜,還嫌美中不足,又按照自己形象創造了人,讓人來管理世界上的一切。他對自己的杰作感到十分滿意,到了第7天,他便休息了,并把第7天定為圣日,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禮拜(星期日)。
公元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說,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太陽、月亮和行星,都是圍繞著地球轉動的。這種“地球中心說”正符合“上帝創世說”的需要,為它提供了“科學依據”。《圣經》成了當時檢驗真理的標準,誰要是宣傳和《圣經》不同的觀點,誰就是“異端邪說”,誰就褻瀆了“神靈”,誰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嚴厲制裁。因此,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科學真理的傳播被禁錮了。
到了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 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是繞著太陽運動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轉著。
哥白尼完成了這 部著作后,猶豫了36年才拿出來出版。書一出版,即遭到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激烈反對。他們宣布太陽中心說是“異端邪說”,燒了哥白尼的書,殘酷迫害傳播哥白尼學說的人。
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宣傳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思想。他說,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過是繞著太陽運行的一個石頭而已。空間是遼闊的,宇宙是無限的,星星都是一些遙遠的太陽。
教會將布魯諾送進監獄,罪名是反對《圣經》。布魯諾堅強不屈,最后卻被送到火弄場上活活燒死。
真理的聲音是元法燒毀的。在布魯諾死后9年,德國天文學家刻卜勒出版了《新天文學》一書,第一次指出行星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太陽的位置在橢圓形的一個焦點上。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馬爾谷教堂塔樓上,第一次用望遠鏡觀測浩瀚的天空,發現了哥白尼假設的天文事實,有4個衛星在繞木星不停地轉動。伽利略也因此受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