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
第28課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
課標要求: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從掃盲教育、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方面來了解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認識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對于科技發展、對于國家富強的重要意義,體會“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感知與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史實,引導學生認識接受教育是一種神圣的權利和義務,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機會,并培養對振興國家和復興民族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各時期的教育發展的史實。
教學難點: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課時:本節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第28課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
一、掃盲教育
1.努力:
2.成就
二、義務教育
1.重要性
2.1986年《義務教育法》
3.科教興國
4.成就
三、高等教育的發展
1.1977年恢復高考
2.學位制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閱讀本課的引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關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重大進展和曾經經歷的逆轉曲折都證明了一個道理: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今天,我們學習第28課國運興衰,系于教育。
一、掃盲教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8文字閱讀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識字是終身學習的關鍵,是民主和公民社會的基礎工具,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權。
那么,建國以來,中國政府在掃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教材上列舉了三個時間點及決策,請看教材是哪三個時間點以及相關的情況如何?
板書:1.努力:
1950年召開的全國工農教育會議、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1993年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請同學們看教材p118插圖《農民在田間進行掃盲學習》。廣大教育工作者把識字的小黑板掛到了田間地頭、車間廠房、休息場所,使掃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請看本目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是我國掃盲工作的成就。
板書:2.成就
可以說我國的掃盲工作成就巨大,那么現在我國還有沒有文盲了呢?
其實,經過時間的推移,文盲的定義標準經歷了一些變化。目前,聯合國定義的新世紀的文盲標準為:第一類,不能讀書識字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老文盲;第二類,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的人;第三類,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后兩類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他們雖然受過教育,但在現代科技常識方面,卻往往如“文盲”般貧乏。
專家估計,如果按照聯合國目前三類文盲的劃分,即使像北京這樣的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文盲數量也會超過百萬人。目前,我國在鞏固掃盲工作成果的同時,重點也將放在掃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社會推廣普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學習現代社會符號。
二、義務教育
如果說掃盲教育是普及教育,義務教育就是基礎教育,萬丈高樓平地起,義務教育是人生基石,對人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材本目內容的第一句話就揭示了義務教育的重要性。
板書:1.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