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王朝的覆滅 ,示例
(看“支前民工小車隊”等圖)人民群眾以“傾家蕩產支援前線”作為口號,功不可沒;淮海戰役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呢?
3.兵臨城下 直取平津
解放軍采用了“甕中捉鱉”戰術,將敵人分割包圍在張家口、北平、天津等幾個孤立的據點,引導學生看地圖,找到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的地區。在此基礎上,讓“平津戰役組”的學生介紹戰役進行經過,突出“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特點。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學生加深對“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略大決戰,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在短短的四個月里,灰飛煙滅。國民黨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毀,為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
蔣介石走投無路,于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的聲明。蔣介石是否真正想結束戰爭、實現和平呢?這實際上是蔣介石的緩兵之計。和平陰謀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進軍的命令。(學生朗讀命令)
三、百萬雄師過大江——蔣家王朝覆滅
(指導學生看《渡江戰役示意圖》)信號彈劃破天空,紅旗招展,千帆相競,鼓角相聞,人民解放軍從江蘇江陰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戰線上,分三路渡江作戰。
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多月的千里江防頃刻土崩瓦解。南京政府的大員如鳥獸散,倉皇逃往中國臺灣。4月23日,人民解放軍進入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覆滅。(引導學生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圖或電影片段)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詩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學生齊誦毛主席詩)。
回顧三大戰役的戰略戰術,指導學生分析: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師歸納:首先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其次,是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呢?陳毅曾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句話應該怎么理解呢?(學生思考回答)所以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可靠保證。敗居中國臺灣的蔣介石痛定思痛,認為他在大陸的失敗主要在于沒有解決農民問題,那么共產黨又是如何贏得廣大農民支持的?這不能不歸功于土地改革。
四、土地改革——取勝可靠保證
引導學生回憶抗戰期間黨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為什么要變減租減息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分析兩個土地政策的異同。(指導學生看“農民參軍支前圖”)從這些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結合劉少奇同志的話你又想到些什么?(學生看圖閱讀回答)。
3.歸納總結的過程
解放戰爭勝利了,全國解放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迎來的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西柏坡,走上了去北京的道路……(電影《平津戰役》片段: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關于進京趕考的話題)毛主席曾說,奪取全國的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但是中國共產黨對于如何建立新中國,是充滿了信心的,正如毛主席說,我們會考出好成績的。這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內容。
4.課后學生活動的提示
親自制作圖表,填入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的戰役名稱、時間、主要作戰地區及戰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