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美術
第18課
【課程標準】
1. 欣賞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了解這些美術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
值。
2.列舉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多樣性和民族性。
【學習重點】結合歷史背景欣賞19世紀以來的音樂與美術作品。
【學習難點】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與音樂、美術怎樣反映社會歷史變遷。
【課前預習案】
一、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1、概述貝多芬古典主義音樂創作的背景?
2、音樂作品及特點?
3、主要貢獻及地位?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1、印象派繪畫
(1)分析印象派繪畫出現的時代背景?
(2)印象派繪畫作品有哪些特點?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4)影響?
2、印象派音樂: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印象派音樂和美術的出現對世界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三、現代藝術的興起
1、新印象派、后印象派
(1)代表:
(2)影響:
2、現代派繪畫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現代派美術有何突出特點?
3、現代派音樂
特點
【課內探究案】
1、對照知識體系,檢查基礎知識。
類型 派別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音樂 古典音樂、浪漫音樂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
印象派音樂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前奏曲》
現代音樂 新古典主義、表現主義、序列、具體、電子、空間、機遇、偶然音樂
美術 印象派 莫奈 《日出•印象》
后印象派 塞尚 《埃斯泰克的海灣》
現代派 畢加索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2、貝多芬自稱是“強硬的民主主義者”。1797年,拿破侖率領大軍直逼維也納,貝多芬對拿破侖仰慕不已,把他當成建立偉大共和國的英雄人物,并為他譜寫了一首交響曲,樂曲總譜上寫著“題獻給拿破侖•波拿巴”。可是當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來,貝多芬勃然大怒,叫喊到:“這么說來,他也跟一般人沒什么兩樣.現在他必會蹂躪著所有的人權以滿足野心,他將凌駕于其他人之上而成為暴君。”貝多芬抓住樂譜的封面撕個粉碎,扔在地上。當這節交響樂出版時,貝多芬把標題改為“英雄交響曲一一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材料反映了貝多芬在音樂創作上有什么思想特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
3、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繪畫不僅是這種追求的直接反映,也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欣賞圖片,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1)從圖一到圖二作品的藝術風格特點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一變化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 (4分)
材料二“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爭相觀看畢加索的藝術。可是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一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油畫《格爾尼卡》的復制品。一位德國蓋世太保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杰作嗎?”畢加索面色嚴峻地說:“不,這是你們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