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六單元  第3課《改革的后果》教案

第六單元  第3課《改革的后果》教案

發布時間:2019-03-01

第六單元  第3課《改革的后果》教案

第六單元  第3課《改革的后果》教案一、教學目標目標
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穆罕默德·阿里的對外擴張兩個階段四個方向的擴張改革與擴張的關系、改革失敗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埃及歷史的影響將擴張、失敗與意義進行分析,找出內在聯系,說明改革的本質特征分析圖表
情境再現擴張的非正義性加劇了阿里政權的危機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敗改革失敗的內外因素問題探究專制性與擴張性是改革失敗的原因改革的意義意義的幾個方面歸納分析
問題討論民族獨立、近代化是進步潮流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教材分析與建議重點穆罕默德·阿里對外擴張及其改革失敗的內外原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意義的分析和理解。難點英國等列強插手及英、法、俄等國在對待奧斯曼帝國與埃及態度上的不同表現的原因。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本課內容由三部分構成:一、穆罕默德·阿里的擴張;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敗的內外因素;三、改革的影響與意義。本課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后果:一、改革增強埃及國力,穆罕默德·阿里進行了三十年的對外擴張戰爭,戰爭影響了改革進程;二、擺脫宗主國的控制、贏得國家的獨立和主權,開埃及乃至中東地區近代化之先河;三、抗擊強權,勇敢地抵御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入侵,高擎中東地區民族獨立的火炬,推動了奧斯曼帝國轄區內各民族的解放運動。本課引言從埃及與奧斯曼帝國的關系入手,以阿里的話引導到阿里對奧斯曼帝國的斗爭和對外擴張,并指出窮兵黷武是改革失敗的重要原因。這是一種以具象材料設置懸疑導入抽象思維的手法,建議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內容,做好導入本課教學的文章。改革的后果是本課教學的中心內容,為幫助學生把握本課知識間復雜的內在構成,建議教師結合前兩課的內容,全面描述當時埃及所面臨的內外形勢,進一步梳理清楚英法等列強、奧斯曼帝國、埃及間的關系。第一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對外擴張”教材講述的對外擴張始于18xx年、終于1841年,約30年。從性質上可歸納為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是前20年(1811~1831年),阿里扛的是素丹的大旗,打擊分離勢力、實行對叛逆者討伐的擴張手法。第二階段是后xx年(1831~1841年)直接挑戰奧斯曼帝國,以圖取而代之。從戰事講,可概括出四次出兵分別指向四個國家或地區,即東方的阿拉伯半島、南方的蘇丹、西北的希臘、北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此可知,本目教學中必須加強空間概念的教學,建議教師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穆罕默德·阿里擴張形勢圖》,或歷史地圖冊上的彩圖、掛圖講解,讓學生了解出兵的先后與空間方位。對于阿里對外擴張第一階段與奧斯曼素丹間微妙復雜的關系及各自的動機,建議教師在引言的基礎上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達到訓練學生歷史思維的目的。阿里對外擴張的主要戰事有:(1)兵侵阿拉伯半島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奧斯曼素丹和阿里各懷心機,相互利用。阿里派兵侵入阿拉伯半島,歷經17年的艱苦戰斗,穆罕默德·阿里以高昂的代價,換來了第一次對外擴張戰爭的勝利。阿拉伯半島實際上處于埃及的統治之下。(2)侵占蘇丹阿里的改革措施在各個領域全面推開,人力、財力的缺乏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阿拉伯半島戰事又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阿里指望以侵占蘇丹來彌補兵員、勞力的損耗和國庫的虧空,1820年阿里派兵溯尼羅河而上侵入蘇丹。兩年之內,埃及軍隊便滅掉了蘇丹兩個最大的王國──達爾富爾王國和散納爾王國,控制了蘇丹大部分地區。阿里雖然將埃及的疆域向南大大推進了,但獲得的金銀財寶、兵源和勞動力卻十分稀少,反而使自己的改革又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3)渡海進攻希臘1821年,希臘人民掀起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展開了爭取獨立的斗爭。奧軍隊無力控制局勢。素丹以平定希臘后將敘利亞和克里特島授予阿里的許諾,換取埃及出兵相助。此時,埃及實力因改革而大增,埃軍對蘇丹的征服進展順利,便同意了素丹的要求。1822年,埃軍首先攻占了克里特島。1824年7月,阿里派出2萬名陸軍士兵和由200余艘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渡海赴希臘。1825年底,埃軍占領了幾乎整個摩里亞半島。不久,雅典也落入土埃軍手中,希臘獨立運動處境艱險。這時,國際形勢劇變,明爭暗斗的英、法、俄三國很快協調,形成了暫時聯盟,決定援希反土。1827年10月,英法俄聯合艦隊發動突襲,一舉殲滅土埃聯合艦隊,埃軍的精銳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為此,阿里只得從希臘撤回全部軍隊。1829年希臘獲得獨立。入侵希臘的慘敗是阿里對外擴張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4.進攻奧斯曼帝國出于對素丹未將敘利亞補償給埃及的憤怒,阿里于1831年10月派遣3萬大軍侵入敘利亞(第一次土埃戰爭爆發),這標志著他的對外擴張進入了直接與奧斯曼素丹抗爭的階段。戰爭初期,埃軍連連獲勝,奧斯曼軍隊節節敗退。1832年底,3萬埃軍精銳一舉擊敗6萬土軍,隨即向伊斯坦布爾挺進。在這種形勢下,想乘機南下控制黑海的俄國宣布出兵援助素丹,俄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登陸。英法兩國深恐奧斯曼帝國落入俄國手中,要阿里停止進攻。但埃軍先頭部隊已近奧斯曼帝國都城,素丹只好向阿里求和。1833年4月,土埃雙方簽訂協定,素丹同意恢復阿里對埃及、阿拉伯半島、克里特島和敘利亞等地的統治權;阿里則同意從其他地方撤軍,繼續承認素丹的宗主權。至此,阿里不但使埃及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而且已基本建立了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大帝國的目標。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阿里的對外擴張為何屢屢取勝?擴張帶來了哪些危害?”本課內容可查的資料有限,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一點,以彌補課程資源嚴重不足的缺憾。結合資料回答上述問題,以求得對擴張問題的認識。從表面上看,阿里的對外戰爭勝多負少,對外戰爭的性質是非正義的,顯現出阿里改革的封建性。連續的擴張,使埃及元氣大傷,動搖著阿里政權的根基。這是導致阿里改革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目“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敗”教材主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了阿里改革失敗的原因:從埃及國內來說,由于阿里的專制殘暴,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機、致使起義不斷;從外部形勢來看,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西歐以囊括世界為己任,埃及必定成為列強擴張對象的重要選擇。同時,列強寧可維持腐朽的奧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東地區稱霸,以避免成為他們拓展殖民地的障礙。教材首先分析改革失敗的內部因素:(1)捐稅苛重。雖然穆罕默德·阿里推行的改革措施最初給埃及人民帶來了一些好處,但阿里政權的封建專制特征決定了這一改革的最終受益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層群眾,而只能是以阿里為首的新地主貴族集團。阿里發動的曠日持久的對外戰爭,又使農民和城市貧民境況更趨惡化。為將沉重的財政負擔轉嫁到下層人民身上,阿里政府設法增加捐稅。(2)勞役繁重。對外戰爭時,阿里熱衷于大興土木,從而導致埃及的勞動力匱乏。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和地主頻繁強征農民去開挖河渠、修筑道路、建造工廠、修建宮殿乃至構筑軍事工程等,農民們被徭役壓得喘不過氣來。(3)兵役無止境。阿里將募兵制改為征兵制,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埃及軍隊的素質,但隨著對外戰爭的持續,埃及的兵源已告枯竭,征兵制便演變成了抓兵制。政府出動軍隊圍捕壯丁,用鐵鏈鎖強行押往軍營。阿里統治后期,老人、少年和學生也強征入伍。(4)土地荒蕪、工廠停業,暴政與天災陷民眾于絕境。大批農民棄地逃生,一些人乞討為生,一些人充當城鎮苦力,還有些人逃到荒僻地區乃至國外謀生,以致田地荒蕪。工廠因無人而停業。為了不去當兵,許多埃及男子將自己弄成殘廢。(5)境內人民起義不斷。早在19世紀20年代,埃及各地已不時爆發抗稅抗丁的農民起義。各地駐軍接連向開羅告急,致使阿里應接不暇。教材接著分析改革失敗的復雜的外部因素:(1)埃土矛盾因列強插手顯得復雜而對立。隨著歐洲列強更深地插手東方問題(“土耳其遺產”),土埃沖突與歐洲列強之間的爭奪互相糾纏在一起,更加趨于復雜化。列強分化為兩股對抗的力量:即英國、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傾向土耳其,法國支持埃及。列強的爭斗必然促使土埃間的矛盾更趨激化。(2)英土協定激化矛盾。1838年8月,英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新的英土商約。該條約規定只對進入奧斯曼帝國的外國商品征收5%的低關稅,廢除帝國境內的所有專賣制度,允許外國商人在帝國各地自由經商,為歐洲商品(特別是英國商品)進入奧斯曼帝國大開方便之門。阿里知道若埃及實施該條約,本國的民族經濟將遭受沉重打擊乃至崩潰,因此拒不承認這個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埃英關系和埃土關系均急劇惡化。在英國的慫恿下,奧斯曼素丹宣布討伐阿里,第二次土埃戰爭爆發。第二次土埃戰爭,戰爭初期,土耳其處于優勢。1839年4月,土耳其軍攻入敘利亞。6月埃軍開始反攻,土軍銳氣受挫。埃軍攻入土耳其本土,土軍大敗準備求和。英、俄、奧、普、法五國聞訊后立即照會土耳其政府,提出土埃問題應由歐洲列強參與解決。但是,列強意見不統一,經過幕后外交活動,英俄普奧決定撇開法國達成解決辦法。1840年7月,英、普、奧、俄、土五國簽訂倫敦條約。條約規定,授予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統治埃及的世襲權利,埃及軍隊則應從其他地區撤出;奧斯曼素丹批準的所有協定和法令應在埃及生效,埃及應每年向素丹納貢。(3)阿里戰敗葬送改革大業,自恃有法國作靠山的穆罕默德·阿里斷然拒絕接受倫敦條約。1840年9月,英俄奧土對埃及發起進攻。此時又發生了敘利亞反埃大起義和法國援埃態度的轉變(法國不敢為了埃及而與英、俄、普、奧四強兵戎相見),法國援助的希望化為泡影。穆罕默德·阿里只好屈膝求和,答應列強和土耳其提出的一切條件。戰敗標志著穆罕默德·阿里建立的大帝國土崩瓦解,此后埃及再次降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屬國,而且開始淪為歐洲列強的半殖民地。由于1838年的英土商約開始在埃及實施,阿里政權對工業、農業、商業、外貿等實行的嚴格壟斷被逐步廢除。阿里通過經濟改革經營起來的民族工業被沖散,大批工廠倒閉。到19世紀40年代后期,阿里以發展經濟為核心的全面改革已告失敗。列強插手埃及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最終失敗說明,西方列強并不希望在歐亞非三大洲的要沖出現一個大帝國取代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而成為列強對中東進行殖民擴張的新障礙。這正是阿里改革難以取得成功、埃及不可能真正振興的外部根源所在。而阿里封建王朝的專制性和擴張性,始終對阿里改革的積極潮流起著逆向作用,對緩慢成長的埃及資本主義因素起著抑制作用,這正是阿里改革遭到失敗的內因所在。課文第三目“改革的意義”該目首先指出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阿里政權是封建的,專制與殘暴是它的本性。所以在施政上不可避免地造成農民受地主的沉重剝削,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工人來源于戰俘,失去人身自由,形同奴隸過著軍營式的生活,與西方的自由工人不是同一概念;擴張戰爭對國家的創傷,陷人民于深重的災難中,激化了內部矛盾。該目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改革的重要意義:一,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這說明阿里執政時期埃及曾獨立自主地行使國家主權;二,推進了近代化進程,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農業、商業,建立了近代工廠,推動了歷史進程;三,促進了文化繁榮和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帶來國力的壯大,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四,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五,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教師在講述意義之前可聯系前面兩課的內容,如阿里掌權前后埃及狀況的比較,改革各項措施帶來的積極意義等,引導學生得出改革意義的幾個方面。三、教學設計與案例1.教學設計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思考幾個概念:奧斯曼帝國、埃及的阿拉伯化、阿拉伯民族、英法等列強及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弄清這幾個問題。上課時采用問答式或學生分組介紹的方式講清這幾個概念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輔之以歷史地圖來講明關系,如此則可大大加深學生對許多問題的理解,破解一個個困惑與盲點。有關“阿里的對外擴張”一目,建議教師可以形象地講明埃及與奧斯曼帝國間的微妙關系,阿里走的是十分策略的分步推進之路,先是打著素丹的旗號,以維護帝國統一為名,討伐分離勢力的做法。后是在羽翼豐滿后,走上了直接與素丹正面交戰,擺脫控制追求獨立自主的路子。指導學生從時間、性質、四次戰事等方面將對外擴張的歷史事件條理化。考慮到戰爭是一個歷史的動態過程,空間概念強,充分利用教材、結合地圖依次講明進軍路線。有關“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敗”一目,應從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面來指導分析。從內因來說,阿里改革的目的是鞏固封建專制統治與對外擴張;基于這種政權性質,鞏固封建專制統治必然只顧統治者的利益,對民眾壓迫剝削、殘暴統治,民不聊生,起義暴動。難的是對外因的分析,英法俄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與奧斯曼帝國、埃及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建議教師結合地圖,用通俗易曉的語言、設喻的方式,對各方關系和矛盾條分縷析。對“阿里改革的意義”一目的教學,建議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前兩課所學習的內容,開展課堂討論:將阿里改革的背景、內容與影響進行分析聯系,并將阿里改革放置到以西方為主導的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世界大背景中去考察改革對于埃及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意義。2.教學案例案例一  本課導入埃及是文明古國,當今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居戰略地位重要的中東,地跨亞非兩洲,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歷史上曾被眾多民族和帝國統治過,中古到近代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屬國,在爭取國家獨立、開啟近代化、奠定現代埃及基礎的過程中穆罕默德·阿里起了至關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前面兩課我們學習關于阿里改革的背景與作用,第3課為改革的后果。案例二  關于阿里改革失敗后埃及淪為半殖民地投影圖片:“蘇伊士運河通航圖”阿里死后,英法在埃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他們不滿足于輸出商品和收購原料,更直接輸出資本,英國投資鐵路和電信業,法國獨占運河開采權。1859年4月,運河工程破土動工。1869年11月27日,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運河全長162.5公里,河面寬52米,它大大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后因埃及政府債務累累,英國通過控股把持了運河。從此,英國利用對運河及其周圍地區的控制,逐步加大在埃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滲透,將埃及變成了英國的半殖民地。一戰中,英國借口與奧斯曼帝國處于敵對狀態,公開宣布埃及是英國的保護國。案例三  有關“沙特家族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的教學拓展18世紀下半葉,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興起,逐漸與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結合。1793年,沙特家族確立了沙特政教合一的體制。到19世紀初葉,沙特家族已控制了包括圣地麥加和麥地那在內的幾乎整個阿拉伯半島。沙特家族公開宣稱要由阿拉伯人來統治阿拉伯世界,瓦哈比教派則以脫離奧斯曼帝國而獨立作為其政治主張。阿里出兵侵入阿拉伯半島,鎮壓了沙特家族所領導的反抗,并實際統治了半島。現今的沙特阿拉伯王國是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特建立的。他于1924年統一阿拉伯半島,1932年以本人的姓定國名為“沙特阿拉伯王國”。案例四  阿里對外戰爭教學中關于阿里擴張的方向與范圍為幫助學生形象有趣地記憶,除了要突出歷史地圖的作用外,培養學生對戰爭的空間概念、了解歷史的動態變遷外。還可將阿里的擴張概括為東伐(阿拉伯半島)、南征(蘇丹)、西討(希臘)、北戰(奧斯曼帝國)四個帶方位的關鍵詞。這樣結合地圖與史實,學生學起來就簡潔有趣也容易牢記了。四、問題解答【學思之窗】1.穆罕默德·阿里統治時期的埃及,工廠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強征來的。工人都被編成排、連、營,過著軍營式的生活,經常遭到毒打和監禁,不能自由離開工廠。問埃及工人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有什么不一樣?解題關鍵:抓住關鍵詞“強征”、“軍營生活”、“毒打和監禁”等,進行比較和分析。思路引領:埃及政權的性質是封建專制,西歐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答案提示:因為阿里實行的是封建專制統治,從材料可知,工人沒有人身自由,他與廠主是主人和依附者的關系。這樣的工廠最多只能算作奴役人的封建衙門。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則是自由人,他與資本家是雇用與被雇用的契約關系。因此享有自我支配的自由,不受人身侵害。這其實是兩種政治制度或政權的區別。2.馬克思說穆罕默德·阿里統治下的埃及是“奧斯曼帝國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問你對這個評價怎么看?解題關鍵:馬克思的這一評價是恰當的、正確的,關鍵是如何理解生命力的含義。思路引領:奧斯曼帝國是一具龐大而腐朽的帝國僵尸,埃及是其組成部分卻生機勃勃。答案提示:自16世紀后半期以來奧斯曼帝國就急劇衰落,名義上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但卻腐朽沒落,社會停滯不前,走到了分崩離析的境地。此時崛起的阿里對內開創了埃及革故鼎新、國力大增的嶄新局面,以強勢手段開放、學習,走向近代化,他擺脫了埃及數百年的停滯。對外抗衡宗主國和西方列強,成為奧斯曼帝國境內充滿生機活力的部分。【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1.簡述阿里對外擴張的經過。解題關鍵:按時間順序、擴張特征進行整理。思路引領:四次大的擴張,可結合歷史地圖從方位上一一講述。答案提示:阿里對外擴張前后30年,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1811~1831年)為前20年,阿里打著素丹的旗號對外擴張,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島、蘇丹、希臘。第二階段(1831~1841年)為后xx年,阿里直接與奧斯曼帝國交戰,想取代宗主國的地位。通過擴張埃及成為事實上的獨立主權國,且成為地跨西亞北非的大帝國。2.阿里改革的歷史意義主要有哪些?解題關鍵:對教材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思路引領:突出阿里為埃及爭得主權獨立和改革帶來的積極作用。答案提示: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推進了近代化、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農業、商業,建立了近代工廠,推動了歷史進程。促進了文化繁榮和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二)學習延伸略單元學習小結一、重要概念簡釋【馬木路克】馬木路克原是“奴隸侍衛隊”,他們原是埃及統治者從中亞和高加索等地買來的奴隸,編入軍隊充當侍衛。后來勢力漸大,成為埃及的軍事封建主集團。馬木路克人于1250年建立自己的王朝。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后,仍然保持了相當的實力。他們強悍好斗、屠民劫財,是埃及社會的禍源之一。法英兩國侵埃時,分別受到打擊與扶持,經阿里打擊退出埃及政治舞臺。【包稅制】奧斯曼土耳其在埃及實行的封建性的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素丹在埃及征稅主要通過包稅制形式實行,包稅人預付一年土地稅即獲得包稅權,他可以隨意在包稅區內向農民收取地租和各種捐稅,稅收余額歸自己所有。包稅人將土地分租給農民耕種,農民負擔各種賦稅與勞役。他控制了土地也控制了農民。包稅權還可以世襲、轉讓或出賣,包稅人實際成為土地所有者。后來,包稅權基本都落到馬木路克手里,阿里改革時正式廢除包稅制。二、歸納與總結本單元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改革發生的背景和原因;二,改革的主要內容;三,改革的影響與歷史地位。18世紀末19世紀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國和英國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斗爭中崛起了穆罕默德·阿里。為鞏固政權、實現民族復興的雄心,阿里進行了伊斯蘭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進步之處在于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力,發展本民族的社會經濟。但改革未能涉及對政治體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質可認定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發展的封建改革。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勢力的鎮壓,改革失敗了,但它改變了埃及的社會面貌,拉開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三、歷史感悟

第六單元  第3課《改革的后果》教案 相關內容:
  • 第7課 啟蒙運動教案

    第7課 啟蒙運動教案【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深入理解歐洲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體系和歷史作用;了解盧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張及其所體現的人文內涵;(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和教師印發的相關資料,圍繞文藝復興...

  •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課題]:第三課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授課日期]:月日[授課班級]:高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說出他們各自的特點。...

  • 第1課 雅典衛城和奧林匹亞遺址

    教學目標識記雅典重要的文化遺產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歷程教學重點[來源:高考資源網][來源:高考資源網]本課的重點是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及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

  •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1課 從方國聯盟到天下共主 知識目標: 夏朝政權的建立;商朝建立及顯著特征;內服、外服制度;商朝的神權色彩;西周滅商;封邦建國;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周朝的禮樂制度。...

  • 第3課 突顯皇權的明孝陵

    教學目標識記明孝陵的建筑布局、特色、藝術成就 理解明清皇陵以至中國歷代皇陵建筑所反映的封建專制皇權的至高無上教學重點 明孝陵的建筑布局與建筑特色教學難點 明孝陵古建的眾多專有歷史名詞教學設計 第一目明孝陵的興建。...

  •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優化訓練基礎鞏固1.慶歷新政夭折后,王安石曾呈送長達萬言的《言事書》給誰,倡導變法a.宋太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哲宗2.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談到變法設想時認為北宋國家貧困的癥結在于a.開支過多 b.土...

  • 必修三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一、學法指導1.本課線索:建國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為國家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但“文革”使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的傷害,耽誤了不止一代人。...

  • 高二歷史杰出的中外科學家

    專題六 杰出的中外科學家專題教學總體設計思路本專題敘述了中外科學家李時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頓、愛因斯坦的主要事跡,分兩課時授課。第一課時介紹了分別處于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的三位科學家李時珍、詹天佑、李四光。...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 91免费视|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四虎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一女五男 |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亚洲一区无码久久 | 久久久黄色一级片 | 涂了春药被一群人伦爽99势 | JIZZ成熟少妇偷人 | 日韩三级网 | av免费网站无码 |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 看日本黄色大片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 青草福利|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 麻豆精品videohd4k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二百 | 黄色片网站观看 | 中文天堂资源 | 夜夜春亚洲嫩草一区二区 | 女上位av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精品黄色 |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 91?清在线视频 | 国产九九九视频 | 日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 日批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激情| 久久久久夜夜夜综合国产 | 边啃奶边躁狠狠躁a片动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日本XXX免费高清色视频在线观看 | 桃子视频在线www88av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黄大片 | 国产免费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 av黄色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