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一、羅斯福,一位出身高貴的總統,一位腿部殘疾的總統,一位空前絕后的總統(迄今為止美國歷
史上惟一連任4屆的總統),一位最終成就了偉業的總統,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優秀品質。你覺得他的哪些優秀品質支撐起他的成功?或許這正是我們實現夢想所需要的。
生: 身殘志堅 愛國為民 樂觀自信 改革創新
二、談談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對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現實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重要借鑒和啟示?
生:1、關注民生和社會保障,構建和諧社會。縮小貧富差距,逐步建立福利制度,實行社會救濟,建立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如:救助戰,城鄉醫保,低保等)
2、保障勞工的合法權利,以工代賑,擴大就業機會,擴大購買力
3、發揮金融部門的調節作用,引導人們合理投資
4、防止泡沫經濟或虛假繁榮, 避免市場經濟的盲目性的。充分發揮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學生課外探究:(課后作業)
比較20世紀20年代蘇俄的新經濟政策、30年代美國羅斯福新政、7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它們之間有什么異同?指出三者實施的成效,從中可以得出什么啟示?
答:相似之處:①都在困難的情況下實施的;②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③內容都注重調整生產關系,符合各國當時的實際需要;④結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之點:①背景不同:新經濟政策實施前國內外敵人進攻被粉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過時,一些地方發生叛亂;新政前美國遭受到經濟危機的打擊,階級矛盾尖銳,經濟受損嚴重;改革開放前,“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工作重心需要轉移。
② 內容不同:蘇俄新經濟政策側重于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羅斯福新政側重于加強政府對國家經濟的全面干預;中國的改革開放立足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內容涉及農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目標是實現經濟體制的改變(市場經濟)。③ 性質不同:列寧是在無產階級掌握經濟命脈條件下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生產,恢復國民經濟;羅斯福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前提下,實施緩和矛盾、恢復經濟的措施;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依照國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創舉。
成效:蘇俄生產力發展,工農聯盟鞏固;美國雖不能遏止危機,但是經濟復蘇,社會穩定。中國綜合國力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顯著。結論:①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③計劃經濟和市場性經濟都不是哪一種意識形態所獨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