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九 戊戌變法學案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九 戊戌變法
第一節 醞釀中的變革
課程標準
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3、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識與能力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特點。
過程與方法了解變法前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和早期維新思想產生的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戊戌變法的背景。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康有為的“托古改制”思想。
教學方法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學習情境創設:“公車上書”“頑固派和維新派的論戰”
【自學評價】1.從19世紀下半葉起,變革______________,發展_______________,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潮流。2.________________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進程,同時,西方列強不愿看到中國被日本獨占,掀起了一場________________的狂潮。3.19世紀末,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國得到了初步發展,________________開始登上歷史舞臺。4.早期的一批維新思想家是從________________中分化出來的,他們認為西方的__________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張自上而下的_________,對后來的維新變法運動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5.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批思想家。其中,被稱之為“火山大噴火”的是__________,被稱贊為“中國西學第一人”的是____________,提出“民權論”的是__________。6.維新派與頑固勢力爭論的中心是:要不要實行___________,要不要改變封建專制制度為__________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____________。7.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發展成為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是指______。8.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成立了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知識結構】一、歷史背景;(第一框題)(一)國際局勢:1、19世紀下半葉起世界歷史經歷兩大變局?(1)經濟上:(2)政治上:2、這說明了怎樣的問題?(二)民族危機:(三)經濟基礎:(四)階級基礎:(五)思想基礎;(第二框題)1、代表:王韜、薛福成、鄭觀應等。2、主張:(1)認為依靠新式槍炮艦船和洋務企業,不能使中國富強。(2)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3)加強國防,抵抗列強入侵,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4)發展民族工商業,與西方國家進行“商戰”。3、局限性:4、主要影響:二、維新變法的經過;(一)宣傳維新思想;1、著書立說: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第二框題)2、進行論戰:維新派與頑固派。(第二框題)(1)內容:①要不要實行維新變法。②要不要改封建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度。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2)性質:(3)作用: 【課堂演練】閱讀下列兩幅圖片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請回答:(1)圖一圖二分別都是誰?(2)說說二人為了變法維新都做了哪些活動?3、上書皇帝:公車上書。(第三框題)(1)背景:(2)時間、人物:1895年4月,康有為、梁啟超(3)內容:拒和、遷都、練兵、變法。(4)影響:4、創辦學會,報紙,學堂;(第三框題)【重點難點】1.維新派的思想主張及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