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第2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教案
第六單元 第2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教案一、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改革土地制度①逐步廢除包稅制,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②沒收了許多違規(guī)的宗教地產,打擊了宗教長老階層;③實施單一的土地稅,確定了土地私有制1.引導學生將改革內容和背景聯系起來,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內容的針對性2.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全方位的推進,才能確保改革的成功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探究改革與發(fā)展的關系問題討論法1.通過對改革內容、過程分析,體現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2.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有作為的改革家,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改革會有阻力,只有不畏艱難才能取得成功,從而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促進經濟發(fā)展農業(yè):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農業(yè)的專門機構管理
工業(yè):限制私營手工業(yè)生產,發(fā)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同時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
商業(yè):開羅(商業(yè));亞歷山大(對外貿易)問題探究法歸納比較法情境再現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政治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
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咨議會;
地方建立起省、縣、鄉(xiāng)、村各級行政機構法問題探究法分析歸納法情境再現法文化創(chuàng)辦學校培養(yǎng)人才;
聘請外國專家傳授技術;
選派留學生去歐洲;
出版和翻譯著作軍事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
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
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教材分析與建議重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關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內容。難點如何從改革的內容分析改革的性質并概括其特點。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本課教材主要是向學生介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教材分“改革土地制度”、“促進經濟發(fā)展”及“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三目敘述。又通過三段【歷史縱橫】和一段【資料回放】等材料補充介紹細節(jié)內容,從而全方位地介紹了改革的內容。本課知識點較多,但知識結構條理清晰,通過教學學生便于從整體把握。較難處理的是如何從改革的內容來分析改革的性質,把握其特點。第一目“改革土地制度”(1)取消包稅人的免稅地,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包稅制”和“馬木路克”兩歷史概念,再指出當時包稅權基本落到馬木路克手里,這樣馬木路克通過包稅權控制了土地和農民,也從經濟和政治上嚴重威脅了中央,這樣,改革首先從改革包稅制開始,而包稅制的改革勢必會損害馬木路克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穆罕默德·阿里并沒退縮,而是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了他們的土地。(2)沒收宗教地產,打擊宗教勢力課文分三點講述:第一,宗教長老階層過去起的作用和目前對政權的威脅。第二,18xx年頒布的法令內容。第三,措施的影響和結果。(3)廢除包稅制,改革賦稅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由沒收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的土地到正式廢除包稅制,通過這種漸進的方式國家逐步掌握了土地。再將土地分配或分租,既構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權的統治基礎,又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賦稅制度的改革,將各種捐稅折合為單一的土地稅。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土地制度的改革承認了土地占有者的轉讓和抵押權,實質就確立了土地的私有制。本目第一段【歷史縱橫】是介紹穆罕默德如何消除馬木路克勢力的,由此看出穆罕默德·阿里的機智、果斷。第二段【歷史縱橫】突出地反映了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的不滿,表明改革會涉及到利益的調整,會遇到阻力。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前一課奧馬爾·麥克萊姆領導開羅起義驅逐法國侵略者的史實,看到其在埃及獨立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中奧馬爾·麥克萊姆揚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臺的,我保證也能把他趕下臺”,明顯已成為改革的障礙。由此,引導學生辯證歷史地評價歷史人物。第二目“促進經濟發(fā)展”(1)農業(yè)建議教師從三方面分析:第一,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以修建馬哈茂德運河為例,說明水利事業(yè)對澆灌農業(yè)的重要性。第二,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如發(fā)展棉花。第三,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農業(yè)生產的管理。(2)工業(yè)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從世界范圍看,這一時期工業(yè)革命正在歐美國家展開,歐美國家走在工業(yè)化的前列,這樣亞非國家在發(fā)展工業(yè)的過程中,必須引進西方的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促進本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穆罕默德·阿里先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后又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的民用企業(yè)。(3)商業(yè)教材列舉兩例:商業(yè)繁榮以開羅為例,貿易發(fā)達從亞歷山大港為例。由學生閱讀【資料回放】,從統計數字具體地反映了改革后,埃及的外貿額、國庫收入和人口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說明改革促進了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第三目“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1)政治課文分三點講述。第一,目的: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第二,內容:課文是從中央和地方機構的設置來分析,既要看到形式上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更應注意其實質是強化中央集權。第三,影響:穆罕默德·阿里壟斷了國家政權,同時,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2)文化課文敘述了三方面的措施:第一,創(chuàng)辦學校,培養(yǎng)人才。不僅有世俗學校,還有各類專門學校。第二,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選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第三,出版了許多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的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翻譯大量歐美國家的著作,創(chuàng)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3)軍事建議教師引導學生按如下思路理清課文線索:征召、組織軍隊──訓練軍隊、培養(yǎng)軍官──先進武器裝備軍隊。可結合課本的插圖進一步說明。學生閱讀這一目的【歷史縱橫】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改革的內容了解更全面。三、教學設計與案例1.教學設計本課是第六單元第2課,講述的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屬理解、記憶性的知識點比較多,應引導學生按類別、要點進行歸納,從整體把握。(1)關于新課的導入,建議教師先設問:“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統治面臨哪些問題?其出路何在?”在學生結合前課內容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面對內憂外患的窘境,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才能消除統治危機。由此,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2)關于“改革土地制度”建議教師幫助學生理清兩條線索:第一,逐步廢除包稅制將包稅地收歸國有──國有土地分配、分租──土地允許轉讓、抵押──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第二,土地制度的改革損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們的阻撓、反對,這也促使穆罕默德·阿里加快消除馬木路克和長老階層勢力的決心。建議教師在此引導學生分析改革勢必會觸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就要求改革家要具備膽識和策略。設計探究性問題,啟發(fā)學生討論:試結合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來說明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3)關于“促進經濟發(fā)展”一目的教學。按課文分三方面講述,農業(yè)方面可從興修水利、推廣農具、引進良種和強化管理等方面來概括。從而使學生得出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基本性的要素有:水利、農具、種子和政策等,有助于對同類問題的分析。工業(yè)方面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埃及建立民族工業(yè),重點先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后再創(chuàng)建民用工業(yè),這一選擇和中國洋務運動有其一致性,其共同原因是什么?商業(yè)和對外貿易的繁榮應結合埃及地圖讓學生明確開羅、亞歷山大兩城市的位置,借助區(qū)域位置幫助思考商業(yè)興旺和貿易中心形成的各自因素。(4)關于“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一目的教學。建議按課文分三方面來組織教學:第一,目的:政治方面其核心是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第二,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如: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國務會議、咨議會在形式上看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但卻由自己的兒子擔任議長,仍是維護其專制集權的實質。第三,影響:建議教師從目的和客觀效果兩方面來分析: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統治。同時在客觀上又有其進步性:結束了埃及長期分裂和割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文化教育方面可由學生依據課文自己概括其要點。軍事方面,建議教師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為什么更多地參照法國軍隊的模式,聘請法國軍事顧問訓練自己的軍隊?”2.教學案例案例一 在介紹“促進經濟發(fā)展”一目時,用計算機、幻燈介紹兩幅圖片和統計資料。圖片1:《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紡織廠》寬敞的車間、排列整齊的紡織機和忙碌的紡織工人圖片2:《十九世紀中葉埃及長絨棉種植豐收情景》一望無際的產棉區(qū),一片白茫茫的棉花。統計資料:投影課文中的【資料回放】中的統計資料。教學構思:結合這一案例,既要反映埃及農業(yè)生產中棉花種植業(yè)的發(fā)達,又要揭示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展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一步步地把亞非國家納入到資本主義體系中來,將其逐步變?yōu)樗麄兊脑袭a地和商品的市場。案例二 在討論“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為什么更多地參照法國軍隊的模式,聘請法國軍事顧問訓練自己的軍隊?”時可用計算機、幻燈介紹三幅圖片圖片1:《拿破侖在戰(zhàn)場上》圖片2:《法軍入侵埃及》圖片3:《穆罕默德·阿里聘請當年拿破侖手下軍官擔任自己的軍事顧問》。教學構思:在討論中,既要引導學生對拿破侖率領軍隊侵入埃及后所采取的措施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又要看到穆罕默德·阿里后來對外擴張不可否認有受拿破侖影響的一面。案例三 建議教師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與中國的洋務運動內容進行比較,加深對兩次改革的理解,促使學生思考。教學構思:首先要明確改革性質的一致性。其次,兩者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chuàng)建軍隊等內容的不謀而合,究其原因是因為地處亞非的中國和埃及同樣面臨著共同的使命,即富國強兵,都希望通過改革“師夷長技以自強”。如具體到,為什么兩國都會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后又發(fā)展民用企業(yè)呢?顯然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是基于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背景,必須首先壯大軍事力量,才能鞏固統治。而在軍事工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又遇到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發(fā)展民用工業(yè)才會有出路。第三,還應看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最高統治者推行,而中國的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洋務運動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徹底。四、問題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1.簡要敘述穆罕默德·阿里是如何鞏固政權的。解題關鍵:明確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為鞏固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路引領:穆罕默德上臺后頒布了一些法令,先后通過推翻了馬木路克統治和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來鞏固統治的。答案提示: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沒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土地,馬木路克不服,發(fā)動叛亂,穆罕默德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從此,統治埃及幾百年的馬木路克從埃及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后來,他頒布法令,規(guī)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不滿,穆罕默德·阿里聯合人民,打擊長老階層,埃及長老的勢力由此削弱,從而,鞏固了政權。2.穆罕默德·阿里經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解題關鍵:此題為敘述題,中心詞是“措施”,限定詞是“經濟”。思路引領:在熟悉經濟措施的基礎上按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分類作答。答案提示:農業(yè):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各地農作物種植品種和面積,重要的經濟作物實施國家專賣制度,向貧苦農民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貸款。工業(yè):限制私營手工業(yè)生產,發(fā)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同時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商業(yè)和對外貿易的發(fā)展,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二)學習延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