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一、教材分析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最后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代表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探究進步思想主張形成的原因與進步思想的評價。,體會明末清初儒學的發展變化。本節內容是對前三節所講的儒家思想的繼續和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列舉明清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必修1和必修2專題,幫助學生理解政治、經濟對思想意識的作用,進而掌握明清時期儒學發展的社會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明清進步思想家們站在時代前列,不畏強權、勇于斗爭、敢于承擔歷史重任的優秀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
難點:探究進步思想主張形成的原因與進步思想的評價。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平行分班,學生對前三課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已進行系統的學習,基本掌握儒家思想各時期的變化和發展。本課所講的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對系統條理便于掌握,所以講解時主要采取研究性學習方式,教師主要提出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加以引導
五、教學方法
1.學會用問題探究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2.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和學案導學
3.教學環節:預習檢查、設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習準備:預習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
2.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六人一組,全班分十組。課前分工,包括組長1人資料員3人記錄員1人、發言人1人。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的課下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教材內容存在的問題,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情景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儒學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思想體系。宋明時期,儒學家吸收佛道思想,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形成宋明理學,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步入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并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展。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來。于是,在明清時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們批判繼承了傳統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展示一 “離經叛道”的李贄的肖像和《焚書》《藏書》的書影
1.介紹李贄其人(學生介紹)2.“離經叛道”指的是什么?
3.為什么李贄的代表作書名叫《焚書》《藏書》?
(以這三個問題引出李贄的異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