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精選3篇)
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篇1
【學習目標】
1、 掌握古代埃及太陽歷、歐幾里得及《幾何原本》、阿基米德。
2、 列表格分類記錄古代西方科技成就,培養歸納知識、整理筆記的習慣和能力。
3、 認識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是科技產生的原動力,勞動人民的實踐和總結是科學知識產生的沃土;學習科學家們勤學善思、勇于創新、為民造福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
古代埃及太陽歷、阿基米德的發明創造
【學法指導】
1、結合學案上的自主學習,快速閱讀教材全文,并將答案寫在導學案上。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探究問題。
3、根據課前準備、學習狀態、鞏固情況進行小組評價。
【導學問題】
(一)自主學習
(15分鐘,快速閱讀教材全文,獨立完成下列問題,完不成的作好標志)
一、 歷法:古代埃及太陽歷
1、來歷(創制):公元前數千年,埃及人在 的基礎上創制。
2、演變:初為 ,后改 。
3、地位: , 。
二、數學:歐幾里得
1、簡評: , 。
2、成就:著成《 》,價值: 。
三、綜合科技:阿基米德
1、簡評: , 。
2、主要成就:發現原理 、 ;
發明機械 、 、 。
(二)合作探究(15分鐘,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下列問題)
我的問題: 。
我們的問題: 。
老師的問題:
1、 請仔細閱讀教材p59小字和p60“閱讀與思考”部分,回答:
⑴古埃及的太陽歷與儒略歷、公歷之間有什么傳承關系?
⑵公歷有何長處?除公歷外,你還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歷法?
⑶古埃及太陽歷等歷法的研究與發展說明了科技發明的原動力和科學知識產生的沃土分別是什么?
2、 你認為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課堂小結】
請列表歸納古代世界三大代表性科技成就。(國別、類別、發明、人物、地位或價值)
【課堂練習】
基礎訓練
一、選擇題(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迄今所知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是什么人創制的? (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倫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國人
2、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數學名著,被奉為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的科學著作是( )
a、《周髀算經》b、《九章算術》 c、《綴術》 d、《幾何原本》
3、“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翻轉地球”這句名言應該是下面哪位科學家說的?( )
a、歐幾里得 b、阿基米德 c、亞里士多德 d、祖沖之
二、填空題
4、古代埃及人在應用科學領域中成績卓然,其中以 影響最大。
5、 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幾何學鼻祖。
6、阿基米德所發現的 原理和 定律等為力學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讀圖題
四、材料解析題
8、閱讀下列材料:
據普羅克洛斯(約410~485)記載,托勒密王曾經問一個人,除了他的《幾何原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學習幾何的捷徑。這個人回答說:“在幾何里,沒有專為國王鋪設的大道。”
請回答:
①材料中的“這個人”是誰?
②《幾何原本》在世界數學史上有什么地位?
拓展提高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把王冠(希耶隆二世的金王冠)放在盛滿水的盆中,量了溢出的水,又把同樣重量的純金放在盛滿水的盆中,發現溢出的水比剛才溢出的少。從而確定王冠中摻有銀子。
材料二:公元前2xx年,當羅馬的艦隊和陸軍逼近敘拉古城時,許多又大又重的石頭以飛快的速度投向敵人的陸軍,而一些粗梁則撞沉了敵人的軍艦,有的軍艦還被一種起重機式的機械抓吊到空中,掀翻過來,或摔在巖石上,掉入海里,連人帶船粉身碎骨。
請問:
⑴材料一中檢測出金王冠中摻了銀子是根據物理學的什么原理?
⑵材料二中抗擊羅馬人進攻的武器是運用什么原理制造的?
⑶材料反映了古代哪個國家的哪位科學家的事跡?你認為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質?
【課外探究】
根據已經掌握的物理知識,進行分組討論,說明阿基米德是怎樣揭露金匠的詐騙行為的?
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悲劇《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杰出的科學家阿基米德;著名建筑麥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2.能力培養:通過本課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鑒賞世界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的能力;指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和生活見聞,領略古代科技、文學、戲劇與建筑對世界文化發展產生的影響,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判斷歷史現象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古代科技、文學、戲劇與建筑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去欣賞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以及探究科學真理的精神,進一步樹立為發展祖國的科技事業、繁榮祖國的文學藝術做出積極貢獻的遠大理想。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荷馬史詩》、《天方夜譚》、阿基米德及主要貢獻、麥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學難點:世界古代東西方建筑的主要特點。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
本課的主題還是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記錄著古代人類生活的兩種文字和三大宗教,這一課我們要了解的是杰出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及其重大發現、色彩斑斕的文學與戲劇、風格獨特的著名建筑。”
文學與戲劇
許多古希臘神話中,《荷馬史詩》非常突出,它是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全篇有27000行詩句。為什么要叫荷馬史詩?相傳這史詩是一位瞎了眼睛的詩人荷馬創作的。實際上是經過幾百年口頭相傳到盲詩人荷馬,最后整理定型。是神話,為什么叫史詩?因為《荷馬史詩》雖然敘述很多神話,但內容有反映公元前11世紀—9世紀希臘氏族公社末期的歷史傳說。即使神話,其間也有被奉為神的英雄的故事。也就是說古希臘神話,隨著社會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神話中傳說的成分大大增加了。它是后世了解和研究這一時期希臘社會重要的文字材料。《荷馬史詩》的具體內容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篇敘事詩。描寫的都是邁錫尼文明末期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在今土耳其西北查納卡累省)的故事。《伊利亞特》意思是“伊利昂”的故事,伊利昂是古希臘人對特洛伊的稱呼。這篇史詩描寫了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第十個年頭的情景。《奧德賽》意思是奧德賽的故事。描寫特洛伊戰爭結束后,足智多謀的希臘英雄、伊大卡(在愛奧尼亞群島)國王奧德賽回鄉途中,歷險十年,最后和忠貞的妻于團聚的故事。《荷馬史詩》是一部不朽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古代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悲劇和喜劇作家,《俄底浦斯王》就是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學生只要識記索福克勒斯及代表作品就可以了。
《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不少學生可能讀過其中的篇目。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請學生講一講這兩個名篇所敘述的故事。《天方夜譚》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顯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給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至今還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二、杰出的科學家
古代希臘人最愛好思考和探索,科技上有著巨大的成就,阿基米德就是眾多科學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后世的科學家們譽為“科學之神”。特別是他一生獻身科學,忠于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導入框”介紹的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生動有趣的過程。科學需要探索,探索離不開思考,善于思考是阿基米德成為一位杰出科學家的優秀品質,這種優秀品質是當代中學生應當學習、繼承和發揚的。阿基米德的重大發現是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或多或少會對反映這兩個定律的物理現象有所了解和感知,做必要的講解。教材小字介紹了阿基米德遇難的事件和古代希臘另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亞歷士多德,可由學生自己閱讀。
三、著名建筑
東方著名建筑麥加大清真寺和西方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設問:“這兩個著名建筑的最突出特點和重要的相同點是什么呢?”,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和觀察進行比較歸納,相互間可以展開探討和交流。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特點為“高而尖”,麥加大清真寺最突出的特點是“大而高”,而它們重要的相同點則都是宗教圣地。建筑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建筑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及其觀念的變遷。
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紀產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紀,產生在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公元7世紀,產生在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
2.能力培養:通過指導學生觀看課本的有關插圖,例如,《羅塞塔石碑》,《羅林生發現銘文的巖壁》,《字母演進圖》,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點,感知古老文字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背景、創立人、基本教義,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產生。
教學難點:基督教的產生、基督教性質的演變與傳播。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
提問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兩河流域南部出現奴隸制小國、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邦時間(前30xx年左右、前30xx年起、前25xx年)。今天,我們學習這些古國的文化成就。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看圖畫《象形文字》。例如,古埃及人畫了兩條腿來表示“走”字;畫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條豎杠代表眼淚,以此表達“哭”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約有700個。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了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中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像楔子)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只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由于它被廣泛使用,人們稱它為“古代東方的拉丁語”。
字母文字的演變和影響: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后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2)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3)腓尼基文字對字母文字的影響:古代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臘人則在學習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更為完備的希臘字母文字,后來的拉丁文就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可以概括為苦、集、滅、道“四諦”,也就是四條真理。公元最初兩個世紀,佛教出現大乘、小乘兩大教派,“乘”是“渡”、“運載”的意思。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小乘佛教堅信釋迦牟尼的遺教,注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脫人生苦難),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大乘佛教發展和修正了釋迦牟尼的說教,尊奉如來佛為最高神,同時造出許多偶像加以崇拜;它還認為人們不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眾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耶穌就是“救世主”。基督教產生后不久,逐漸分化為兩派:以希臘語地區為中心的東派和拉丁語地區的西派。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東部稱正教,即東正教;西部稱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紀時,西部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新宗派,稱為新教,后又不斷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現象。基督教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也有相當的影響。
3.伊斯蘭教
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