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精選4篇)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篇1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課程標準]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一、李贄的反正統意識
1.思想主張: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______”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否定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否定儒家經典的權威;提出“絕假純真”的“____________”,反對禮教的虛偽與官場的欺詐;在詩文寫作方面,主張“真心”,反對摹古文風。
2.代表作:《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
3.評價:明朝中后期獨具個性的思想家,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
二、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說
1.思想主張
(1)政治上,批判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并進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張,主張建立“天下之法”;認為學校是決定是非的最高機構。
(2)經濟上,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__________。
2.意義:黃宗羲的思想,為中國近代______________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顧炎武思想的啟蒙精神
1.思想主張
(1)政治上,強烈的批判“私天下”的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主張;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并提出了后來被梁啟超歸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2)文化上,提倡__________,注重實學,開清代考據學先河。
2.評價:是清初經世致用思潮的推動者。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思想主張
(1)政治上,主張“____________”,深刻揭露了歷代帝王把天下當做私產的做法。
(2)在政治思想和歷史觀方面,提出尊重______________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反對 “天命”、“神道”、“道統”對歷史的主宰。
2.評價:幾乎在傳統哲學的所有范疇和命題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見解,他的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
知識點1 李贄的反正統意識
1.李贄說:“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這番話的真實意圖是( )
a.應該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
b.對儒家思想應該批判地繼承
c.對儒家思想進行批判和否定
d.強調理想、主張人性的解放
2.“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這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
a.朱熹 b.李贄
c.陸九淵 d.黃宗羲
3.李贄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喜擇佳偶”、自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上述材料從本質上反映了李贄( )
a.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
b.揭露正統理學家的虛偽和欺詐
c.要求破除對于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對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禮教
知識點2 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說
4.明清之際,黃宗羲等思想家認為當時社會弊病叢生的根源在于( )
a.程朱理學已經不適合時宜
b.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經濟的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的執行
5.黃宗羲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他( )
a.率家鄉子弟參加抗清斗爭
b.揭露和批判君主專制制度
c.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
d.積極倡導經世致用的思潮
6.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而韓非子則主張君主專制。依據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列評價中正確的是( )
a.都有利于封建統治
b.都具有民主色彩
c.都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d.前者進步,后者落后
知識點3 顧炎武思想的啟蒙精神
7.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一思想的深遠影響在于( )
a.動搖了宋明理學的統治地位
b.激發了中華民族的社會責任感
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d.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8.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他所抨擊的是( )
a.先秦儒學 b.漢代經學
c.隋唐佛學 d.宋明理學
知識點4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9.王夫之強調“天地之化日新”,認為歷史運動是“勢之必然”。這說明他( )
a.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思想
b.極力主張“循天下之公”
c.反對帝王以天下為私產
d.強烈要求改革法制之弊
10.“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這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 )
①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 ②新的生產因素和生產關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舊、陳腐不化 ④王朝統治的專制腐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焚書•答耿中丞》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
——《明夷待訪錄•財計三》
材料三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卷一三《正始》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別出自哪些思想家?
(2)材料一、二的觀點是什么?
(3)材料三的思想主張是什么?近代學者根據材料三歸納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
12.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坼”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為當時的社會找尋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一些最敏銳的心靈”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上述思想家在當時主要思考了哪些重要問題?
(3)綜合上述問題指出,我們應當怎樣評價上述主張?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知識清單
一、1.理 童心說
二、1.(1)君主專制 限制君權 (2)工商皆本
2.反專制主義
三、1.(1)君主專制 眾治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2)經世致用
四、1.(1)循天下之公 (2)物質運動規律
對點訓練
1.c
2.b [“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的意思是不必迷信圣人、權威。朱熹、陸九淵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他們都極力維護封建綱常禮教,故不可能詆毀先賢圣人,a、c兩項可排除。黃宗羲主要是抨擊君主專制,d項也可排除。李贄以戲謔嘲諷的筆調評論孔子,認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故正確答案為b項。]
3.d [李贄稱贊司馬相如、卓文君、武則天并肯定農民起義,實質上是對“三綱五常”的批判和否定,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故d項符合題意;a、b兩項不符合題干中“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的信息及其含義,c項與題干材料沒有直接關系。]
4.b 5.b
6.c [韓非子處于戰國時代,當時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有利于結束戰亂,實現國家統一,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黃宗羲處在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商品經濟繁榮之時,反對君主專制,代表了工商業發展的要求,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
7.b
8.d [從材料中的“明心見性”屬于宋明理學的內容,由此可知答案為d。]
9.a
10.a [本題實際考查的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產生的背景。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新”,所謂“新”,即明清時期出現的現象,這些現象是以往朝代所沒有的,依據這個思路,可以很容易的選出正確答案。]
11.(1)材料一出自李贄;材料二出自黃宗羲;材料三出自顧炎武。
(2)材料一的觀點是否定孔子的權威,實際上是否定宋明理學;材料二的觀點是主張工商皆本。
(3)材料三的主張是否定并反對君主專制。警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解析 本題選取了李贄、黃宗羲和顧炎武的相關材料,首先要根據材料判斷這三位思想家,然后再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張。
12.(1)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2)重要問題: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權的主張,認為“工商皆本”;顧炎武抨擊君主專制,提出“眾治”的主張,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主張“循天下之公”,猛烈抨擊“孤秦”“陋宋”,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3)評價:使儒學正統受到沖擊,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但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儒學作為文化主導的地位。
解析 第(1)問可依據材料中“明清之際”“最敏銳的心靈”等信息進行判斷;第(2)問可依據所學知識、著重說明不同人物的核心思想;第(3)問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從積極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思考。
教材問題解答
學習思考
1.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李贄的這一認識?
解答 李贄的這一認識是對“存天理,滅人欲”思想的否定,是對“私欲”和個性的客觀肯定,表現了他鮮明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的精神。
2.你同意上述說法嗎?
解答 本題是開放性的。如果同意,可以從分析上述思想家的基本主張對后來的民主革命和文化活動產生的影響等相關史實中尋找依據。如不同意,可從具體的角度說明理由,如“充分的理論資源”的說法言過其實。
自我測評
列舉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三者在本質上的共同點是什么?歷史影響如何?
解答 (1)基本思想
①黃宗羲: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和限制君權的主張;在經濟上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
②顧炎武: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提出了“眾治”的主張,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的區別,并提出了后來被梁啟超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學術上,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
③王夫之:在“循天下之公”的思想主旨下,抨擊“孤秦”“陋宋”,批判君主專制;哲學方面,發揮了古代“氣一元論”的唯物論思想,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2)共同點: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提倡“人民為主”;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提倡“經世致用”;文化上,批判繼承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3)歷史影響:對君主專制的猛烈批判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產生;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材料閱讀與思考
我們應當怎樣理解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對于易白沙所代表的清末民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的影響?
解答 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進步思想在其后數百年間仍具有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深刻影響著清末民初的思想家。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篇2
一、學法指導
1.總體認識: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進入后期。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并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展。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來。于是,在明清時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們批判繼承了傳統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
2.四大進步思想家
項目 必記內容 巧記方法
進步主張 (1)李贄:批判道學家的虛假說教,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2)黃宗羲:提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3)顧炎武:主張走出家門,重視實踐,形成經世致用的思想;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后來引述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4)王夫之: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 離經叛道──批判君主專制──經世致用──唯物主義。抓住中心詞加以記憶。
影響 (1)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從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營養,構筑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2)明清之際的民主思想對封建專制起了一定的沖擊作用,但是當時沒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對后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批判繼承,煥發生機
3.基本觀點:任何思想的產生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強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產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是其產生的經濟原因。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重視手工業、商業,批判繼承傳統儒學,這些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作用。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
1.明清之際民主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
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 (根源)
思想:自然科學也有了一定發展
經歷:有著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來隱居著書立說的類似經歷.
(2)共同的思想主張:
①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 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 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被后人提煉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的老百姓都有份。
②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顧炎武、王夫之主張文人多研究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反對空談。
③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提出 “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3)不同的政治理念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政治 激烈批判封建專制制度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天下土地不能為帝王所私得,應當耕者有其田
經濟 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經世致用
經世致用
思想 繼承民本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命題。 反對不切實際的學風,提倡實踐,求真
反對天命論、天知論,建立唯物主義體系
2.古代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
(1)演變歷程:
①春秋末年:孔子學說奠定基礎——儒學創立
②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總結改造——蔚然大宗
③秦朝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沉重打擊
④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正統思想地位
⑤魏晉時期:挑戰吸收佛道精華——新發展
⑥隋唐時期:三教合歸儒——更輝煌
⑦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陽明心學——新階段
⑧明清之際:經世致用、君主批判——發生變化
(2)演變規律:
①思想自身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趨時更新
②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
③統治階級的統治需要和扶植
3.為什么中國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1)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2)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
(3)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4.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是如何促進儒家思想發展的?
(1)李贄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認為,是非應隨時代變遷發展而改變,不應以孔子的話作為永久不變的定論。同時,抨擊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強調個性發展。
(2)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與程朱理學專注于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和封建倫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時代的要求,發揚了先秦儒學的積極因素,使宋以來沉悶的儒學日益活躍,促進了儒家思想的發展。
5.明清儒學活躍的背景:明清──封建社會晚期
(1)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2)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
(3)階級:新興市民階層日益強大
(4)思想:程朱理學占據統治地位,壓抑摧殘人性;西學東漸,近代科學技術傳入中國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一:與李贄“離經叛道”的思想相關的因素是( )
①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 ②封建社會的衰落 ③儒學的復興 ④政治腐敗、黑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辨析: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理解思想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李贄“開明”思想的出現是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市民階層壯大以及封建社會衰落的產物。故答案為c。
例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稱為進步思想家,主要是因為他們( )
①反對君主專制獨裁,主張“人民為主” ②主張“工商皆本”,強調經世致用 ③主張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權的國家 ④對儒學思想進行了總清算,創建了新的思想體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辨析:由于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君主專制的強化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弊端,儒學者對君主專制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不可能提出推翻帝制。故答案為a。
例三: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張,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時代特征的是( )
a.君黃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d
辨析:抓住題干“不同于前代”,“時代特征”的要求。a項“法治”思想是由法家思想所提倡的,b項“唯物思想”是荀子曾經提倡過的,c項倡導天下人關心時局,先秦儒家積極倡導入世,只有d項既反應明代封建時代的衰落,又有別于前代維護封建專制。故答案為d。
例四:17世紀中國出現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 )
a.宋明理學的深化和發展
b.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興起
c.對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
答案:d
辨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明末清初的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家思想進行批判和繼承,是對儒學的反思,其實質是儒家思想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a、b、c三項均表達錯誤。本題迷惑選項是b,三位思想家均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們的思想不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故答案為d。
五、體驗高考
例一:(xx年寧夏高考文綜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排擊孔子,別立褒貶”。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辨析:在所給的選項中,李贄最有個性,最為“離經叛道”,他反對正統和傳統,尤其批判孔子,“排擊孔子,別立褒貶”是本題的解題提示。
例二:(xx年全國文綜ⅱ•15)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他所抨擊的是( )
a.先秦儒學 b.漢代儒學 c.隋唐佛學 d.宋明理學
答案:d
辨析: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家,結合題干的內容分析顧炎武所抨擊的思想應該是宋明理學,抓住關鍵詞“明心見性”來解題。
例三:(xx年高考廣東卷) 王夫之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者含動,動不舍靜”。下列觀點與之相符的是 ( )
a.運動和靜止都是絕對的
b.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c.靜止是絕對的,運動是相對的
d.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答案:d
辨析:王夫之的觀點說明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d項符合題意。
例四:(xx年北京高考)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斷發展,下列主張哪個具有民主啟蒙色彩是( )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d.“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辨析:本體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需要記清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a項是孟子的思想,b項是荀子的思想,c項是董仲舒的思想,d項是黃宗羲的思想。
例五:(xx年上海16) 某思想家說:“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是( )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為當時的社會找尋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問題:
(1)“一些最敏銳的心靈”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們為什么要進行反思?
(3)他們思考了哪些重要問題?
答案:(1)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受時勢的刺激,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
(3)顧炎武: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或者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張“明君賢相”(或者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張實學。
辨析:第(1)問從題目中的“明清之際”可以判斷此時的“一些最敏銳的心靈”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進而回答出他們的名字即可。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應該從明亡清興的世事變遷的角度來分析。第(3)問實際上是要求回答出他們的主要觀點,根據所學知識,將其主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答出即可。
六、演練廣場
1.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論。下列人物組合與引文順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親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為父”,“視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為主,君為客”
丙:“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從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而矣”。
a.朱熹、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b.程顥、朱熹、李贄、顧炎武
c.王陽明、黃宗羲、董仲舒、顧炎武 d.王夫之、程顥、王陽明、顧炎武
2.有學者在評論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時說:他“集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大成”,“有一些辯證的觀點,達到了前人所未達到的唯物主義思想的高峰”,這是對誰的評價( )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3.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4.明清時期,產生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科技進步
c.封建制度衰落 d.理學的演變
5.王夫之說:“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進步性在于( )
a.反對君主專制集權 b.反對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會 d.反對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
6.李贄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善擇佳偶”,自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贊頌商鞅、吳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贄( )
a、反對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觀念
b、反對以“三綱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禮教
c、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對道學家的虛偽
7.明末李贄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與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維護封建禮教 b.主張學以致用
c.反對迷信崇拜 d.抨擊腐朽統治
8.梁啟超在評價以為儒學大師的著作時說:“實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興奮劑。我自己的政治活動,可以說是受這部書的影響最早萬惡最深。”他評價的這部書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書集注》
c.李贄的《焚書》《藏書》 d.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9.(xx年廣東模擬)李贄說:“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此話的真實意圖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新的精華,應該繼承
b. 對儒家思想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c. 對儒家思想進行批判和否定
d.強調個性,主張人性的解放
10.(xx年茂名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李贄(1527——16xx年),出生在一個回教徒的市民家庭,原⑤③籍河南,原姓林,名載贄,元朝以后遷來福建①。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②。李贄的進步思想,首先表現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他認為,千百年來“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由是非耳”③。這就是說,人們對是非的評論,本來沒有固定的標準,對人的評論,也沒有固定的結論,是非如同日月一樣,日夜不停的發生變化,而衡量的標準也應該隨著社會前進而發生變化④。提出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⑤。他還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曾說“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說是事,作生產者但說生產,力田者便說力田。鑿鑿有味,真有德之言”⑥。他公開為商人辯護,說“商賈亦何可鄙之有?”⑦。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的色彩,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思想遺產⑧。
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歷史學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材料中劃線的部分,哪些屬于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請寫清序號。
(2)結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狀況,你認為李贄思想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c.甲體現了理學注重品德,強調了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乙體現了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丙體現了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丁體現了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
2.d.本題屬于材料式選擇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從題干中“明清之際”“樸素唯物主義”“辨證”等信息可以判斷出是對王夫之的評價。
3.c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要分清明清四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故答案為c。
4.a.本題強調對民主思想的精確認識和理解,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明清時期,民主思想產生的原因,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經濟結構來分析。當時統治黑暗,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明清時期的民主思想,具有資本主義的性質,是反對封建制度的一種思想,它產生于封建制度衰落時期,其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5.a.注意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說明其主要觀點是反對君主專制。
6.b.從材料看,李贄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和傳統禮教的看法迥異,反映了其反對三綱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禮教的思想。
7.c.閱讀材料,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李贄否認孔子的絕對思想權威,反對封建迷信。
8.d.首先搞清楚梁啟超的正主張,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君主專制制度,主張君主立憲制。而黃宗羲對封建專制制度也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就是說在反對專制制度這點上,兩人思想產生了共鳴。
9.c.注意對材料的分析。李贄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他反對效仿仲尼(孔子)和學習孔子。
10.解析:第(1)問主要考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需要學生分清楚幾個歷史要素;第(2)考查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出現的社會背景,。
答案:(1)史料:③⑤⑥⑦;史料解釋:④;歷史敘述:①;歷史觀點:②;歷史評價:⑧
(2)①政治: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新興市民階層壯大。
②經濟:商品經濟發展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③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是思想界成為一潭死水。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篇3
課標要求: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情況。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掌握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結合當時時代特征,把握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脈絡。(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在對明清之際思想家的了解過程中,運用比較法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激發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明清之際思想家們大膽批判傳統文化的行為的學習,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健全的意志,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教學課時:2課時重點難點:重點: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難點:如何結合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分析明清之際儒學發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教學建議:講述本課具體內容之前,教師先根據“課前提示”向學生指出: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漸趨衰落的轉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思想家們對儒學傳統教條進行了多方面的批判與修正,儒學正統的權威性受到沖擊。預習教材內容,查閱資料,結合相關知識分析:明清之際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這一文化現象在哪些方面沖擊了傳統儒學?它的出現起什么樣的作用?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本節五目教材分三個階段分別介紹了五個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內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獨具個性的思想家李贄“反正統意識”。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統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對專制君主的大膽批判。一、“李贄的反正統意識”1.結合課本p20“自我測評”講述:李贄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征(反正統意識產生原因)。祖父兩輩都是伊斯蘭教徒,自幼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較少,明朝中后期獨具個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學占思想統治地位的時代;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2.李贄的反正統思想主張。從課文中歸納:第一,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挑戰“天理”學說;第二,反對以孔孟學說為權威和教條,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強調人的個性;第三,提出“絕假純真”的“童心說”,反對禮教的虛偽與官場的欺詐。第四,在詩文寫作的風格方面,主張“真心”,反對當時盛行的摹古文風。3.對李贄進步思想的評價。指導學生根據思想內容,分析評價: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學術界對李贄評價很高,《明朝史話》說:“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奮起揭露統治階級和道學家的空疏與無能;他敢于向封建傳統觀念挑戰,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頌經的迷信思想。”要求識記:李贄的代表作——《藏書》、《續藏書》、《 焚書》、《 續焚書》。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專制思想 這也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對比的方法,分析這些思想家主張的共同點以及各自特色。1.共同點:一是他們都屬于反傳統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統而聞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親自參加激烈的抗清斗爭,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們思想進步,有開明的資本主義經濟主張,在思想總體上屬于唯物主義思想家。四是他們都致力于經世致用思潮的推動。2.各自特色:(1)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①浙東學派的創立者。②主張:敢于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權的主張,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甚至比君主的權威還要大;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③上述思想,為中國近代反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顧炎武:啟蒙精神①開清代考據學先河。②主張:將批判的鋒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專制;主張“眾治”:“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具有試圖改革弊政、撥亂反正的強烈愿望;注重實學,著作中囊括了各種關系國計民生是實用學問。(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①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學思辯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②主張: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擊“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歷代帝王之私;從三個方面批判了秦朝以來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具有濃厚的哲學基礎。在發揮古代唯物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強調“天地之化日新”。三、唐甄論“凡為帝王者皆賊也”要講明三點:1.唐甄是清初經世致用的倡導者,著《潛書》。2.主要思想:(1)最大特點是專制君主的大膽批判。他把歷代帝王看作賊,反對把帝王神化。(2)對“官”也進行了猛烈的抨擊。3.評價(1)一方面,這些大膽言論,不僅在當時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另一方面,這些批判,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在他思想深處,仍寄希望于賢明君主。所提出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道,仍然沒有跳出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四、講完本節后,要幫助學生搞清楚:明清之際思想家們挑戰儒學正統的權威性,這還是不是儒學的新發展?盡管他們激烈反對傳統思想,反對理學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鮮明的反專制的民主主張,但是他們仍然是儒家思想發展中的一個部分、一個階段。李贄和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畢竟還屬儒家學派中的改革派,他們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與繼承并行、與時俱進,希望給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時代的內容。因此,有些人將明清之際思想特征概括為——儒學的繼續與變異時期。他們對儒學的發展實質上起了建設性作用。五、講完本專題后,要對儒家思想的演變脈絡作簡短小結: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時期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漢代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儒學的繼續與變異——明清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篇4
第四節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
素材
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的看法
明清鼎革,江山易手,社會動蕩,政治家們忙于權力的爭斗與分配,對思想的控制還沒能力顧及,這就為思想的活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政治上混亂時期往往也是思想最活躍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如此,明清交替之際也是如此。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儒道等諸子百家,而明清之交則產生了李贄、顧炎武,黃宗羲和王夫之等思想家。
這四位思想家,李贄與其他三位區別較大,無論從思想主張還是生存年代都相差懸殊。李贄生活的晚明,是一個“元氣盡澌,國脈垂絕”的時代。表面上仁義道德的主旋律高揚之下,男盜女娼、貪污腐化、結黨營私卻是真相。輿論上在將反腐倡廉進行到底的同時,清官海瑞卻只能孤獨地生存難覓知音,就連他為之效忠的皇帝本人對海瑞也并不十分欣賞。道德上講求三從四德的同時,理學壓制之下人性也在不斷沖擊著腐朽的籬藩。看看馮夢龍的《三言二拍》,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還有蘭陵笑笑生所寫的爭議較大的《金瓶梅》,都不難發現,在倫理道德重壓之下人性的復蘇,甚至矯枉過正出現一種變形的扭曲。李贄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幸也不幸?他不愿同流合污,在宦海沉浮,看穿了人生和社會虛偽之后,他能怎么樣呢!他只能大聲地呼喊,“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他不相信圣人的是非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孔子和一般的人并沒有什么區別,相反孔子所謂的小人也并非一無是處,“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圣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后為正脈也” ;他不相信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開口談學,便說爾為自己,我為他人;爾為自私,我欲利他”,實際不過是,“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不相信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等男尊女卑傳統觀念,實際上不過是“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他在麻城的寺廟講學,男女都可參加,這在當地被視為奇聞笑談。這位在很多人眼里十分怪異的人物,在瘋癲的外表下實際上隱藏著一顆不為世俗所容忍的赤子心。他“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不盲目輕信,主張“士貴為己,務自適。如不自適而適人之道,雖伯夷叔齊同為淫僻。不知為己,惟務為人,雖堯舜同為塵垢豼糠”,人應該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個性。他主張人人平等,萬物一體,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貴,在侯王可言賤。他反對理學家“高談性命,清論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癢置之不聞”主張富國強兵,提倡耕戰,認為清談誤國,學問要講求實效和功利。這都與當時的傳統主流思想不符,也必然遭到世俗的攻擊和誹謗。李贄自己也知道與世俗的差異,《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著作的名稱就顯現了這種的差異。這樣的差異給李贄帶來的是,著作多次被禁毀,自己也多次遭驅逐,最后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罪名而被捕入獄。在不堪忍受折磨之后,只能在獄中用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了事。盡管《藏書》《焚書》《續焚書》等著作僅僅道出了在現在看來十分普通的常識,但在不曾容許常識存在的時代,李贄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
與李贄不同,其他三位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都生活在一個革命的年代,前朝滅亡,后朝興起,身處變亂之時,身歸何處,真是一個十分困惑的問題。殉于前朝,為哪個爛透的王朝陪葬值得嗎?歸順由關外而來征服中原民族的滿清嗎,從文化上,從心理上都是難以接受,更何況很多人背負著家仇國恨。事情至此,天地之大,真是無所逃遁!面對著山河破碎,面對著血雨腥風,面對著另一個陌生民族的征服與殺戮,反抗和力圖恢復是三人的共同的志向,也是每一個血腥的男兒必然的選擇。面對民族的危亡,面對自己的家園遭受威脅,奮起反抗是一種天然的本能,是人作為歷史人和現實人的一種必然選擇。作為后人的我們雖然因年代的久遠而忘記了自身所屬,但是作為歷史本身,作為最基本的歷史真實還是不要因為現實的溫和而忘記歷史的血腥吧,畢竟這沒有什么值得掩蓋的。歷史是有繼承的,但是繼承什么卻很值得研究,沒有必要因為現實的需要去刻意掩蓋和扭曲歷史,歷史和現實并不僅僅是承繼,也不應該因為承繼而掩蓋甚至歪曲歷史。畢竟明清易代之際,民族之間的沖突十分劇烈,沒有必要因為現在的滿漢一家就掩飾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傷痛,說明歷史上的真實也不是破壞當今的民族團結,畢竟歷史和現實有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三位思想家處于在江山易主之際反抗是必然的可貴的選擇,更可貴的是他們反抗失敗之后面對著現實的反思。
腐朽的明朝終于被農民起義的烈火焚毀了,哪位到死都以為“朕非亡國之君,卿皆亡國之臣”將社稷喪失之責委過于人的崇禎皇帝,怎樣面見農民出身的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先生就不必管了,需要知曉的是取代大明王朝的李闖也并不是人們心目中的盛世名君,而關外滿族的鐵蹄早已按捺不住南下的沖動打著為明朝復仇的旗號入關了。1644年前后的中國,高天滾滾寒流急,刀兵血光萬民哀,亡也,百姓苦,興也,百姓苦。正因為如此,亭林先生才告訴我們亡國與亡天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因此所形成的那句振聾發聵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志士仁人為國家為民族奮斗不已。也正是這位亭林先生,在反清復國失敗之后,不消沉,不氣餒,而是幾頭毛驢馱著必備的書籍,走遍祖國的壯美山川,探究風土人情,糾正古書謬誤,寫下了有利于國計民生鴻篇巨著,開經世致用一代學風;黃宗羲在對明朝的衰亡做了分析之后,提出的黃宗羲定律到現在還為學者們所津津樂道,先生在《原君》中更是明確提出了君主是天下的大害的觀點,將國家衰敗的根源直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這樣驚世駭俗的觀點到辛亥革命時期還被革命者奉為同道;王夫之先生在抗清失敗之后以明遺臣自居隱逸不仕,發憤著述,對中國傳統的哲學進行了總結,繼承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哲學。他的晚年讀史著作如《讀通鑒論》和《宋論》中對歷史的某些見解迄今無人超越。三位思想家經歷時代的滄桑巨變,身在##,心存魏闕,始終保持做人的道德氣節,歸隱同時不忘天下安危,著書立說,啟迪國民,對后世功莫大焉。
晚明的李贄與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差異很大,不能混同。雖然都他們都對當時社會制度不滿,但是其角度卻是不同的。李贄的主張是弘揚個性,離經叛道是其特點,而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則更多是承繼著社會責任感。
需要說明的是這四位思想家的主張在當時或以后很長一段時期并不占據主流,他們的書并不是什么暢銷書,大多還是遭到禁毀的。這些人的主張與當時流行的思想恰恰是唱反調的。只是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們的價值大加頌揚,不過他們這時已經死去很多年了,而當時流行的政府所提倡的哪些主張,卻日漸為人所拋棄。可見流行的并不就是最好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只是在他們那個時代其主張真的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