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通用4篇)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篇1
第26課 學案
【知識梳理】
一、電腦與網絡
1.計算機和數字化技術的產生(1946年)
1946年,第一臺電腦在 正式誕生,電腦的發明最初是與軍事和戰爭聯系在一起的。
2.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具有 的部分功能,能夠 和 ,可以代替人腦進行 勞動,被人們譽為“ ”。
3.電腦發展
(1)發展兩個方向:①存儲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智能化)②體積更小,更輕便實用。
(2)發展階段: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
(3)應用領域:從國防、生產、辦公、教育娛樂到家庭,無所不在。
(4)發展概況:
① 年,國際互聯網(internet)正式問世,中文根據音譯簡稱為“因特網”。因特網的發源地也是美國
② 1995年,北美、歐洲和東亞地區迎來了網絡建設的高潮,這一年被稱為” 年”
4.因特網的影響:
(1)積極:互聯網是繼電報、電話、電腦之后的一個偉大發明,互聯網也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后的第四媒體,已經溶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人類跨入信息社會,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全世界的電腦能夠通過互聯網聯系起來,進行通訊或分享信息資源,它在發展遠程教育、人際交流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消極:①垃圾信息、不良內容②網絡犯罪③青少年沉溺網絡世界。
二、探索生命的奧秘
1.生物工程技術和轉基因技術
(1)生物工程技術: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一門新興科學,即生物工程技術正式形成,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對dna動手術的工程 。
(2)轉基因技術被應用于實際,在農業、醫藥等行業生產出生物制品,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轉基因技術在食品的應用:①轉基因食品的貢獻:提高產量,增加養分,也可以使作物變得更耐旱、或不怕蟲害;②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我們把改造后的基因或蛋白質食入后,究竟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2.遺傳工程和人類基因組計劃
(1)1990年,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 計劃正式啟動
1999年我國加入這項計劃。
(2)進入21世紀,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人類基因組的框架圖和對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初步分析。
3.克隆:克隆clone,意思是人工誘導一個生物體或細胞通過無性繁殖而產生一個新的個體或群體,該個體或群體在基因型上與原生物體或細胞應該是相同的。1997年,人類第一次用哺乳動物已分化的體細胞進行克隆技術成功,克隆出綿羊“ ” 。
三、登上太空
1.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與登月計劃
(1)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 ,標志著宇航事業的開端 。
(2)1961年,蘇聯發射了“東方一號”載人宇宙飛船,蘇聯宇航員 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
(3)1969年, 登月飛船成功在月球上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登上月球。
2.空間站和航天飛機
1981年4月,美國第一架 試飛成功,這是世界宇航事業德又一個里程碑。
3.航天事業的意義: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開辟了新的天地。各種民用、軍用衛星陸續升空,廣泛運用于氣象、資源勘測、通訊等許多領域,航天技術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4.中國的航天事業
xx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制的“ ”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 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位宇航員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產生的影響
20世紀中后期世界上發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是一次以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它改變和添加了人類生活的內容,如網絡技術的應用,讓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并且對傳統的信息形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它對人類本身也發生著深刻的影響,改變著人類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思考方式,讓人類對自己和事物的認識不斷加深和更新。
【思維拓展】
1.互聯網對青少年有什么樣的影響?
利——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增強對外交流;可以促進個性化發展;可以促進學業等等。
弊——①各種宣揚色情、兇殺、暴力、賭博等信息污染青少年心靈;
②沉迷于虛擬世界,脫離實際社會;
③現實交際能力缺乏;
④沉迷于網絡,耗費時間,荒廢學業等等.
2.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評價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1)積極方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信息社會更加深入發展,引起了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變化,將人類帶入到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引起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同時也引起了一場學習革命。
(2)消極方面:現代信息技術也影響了國家政治、經濟的安全問題;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犯罪,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等社會問題在不斷加重;無序競爭影響到了社會穩定等等都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發展,我們要趨利避害,正確運用現代科技。
【走進高考】
例1.(江蘇歷史,24)指出:“現代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國參與的是
a.電子計算機的問世 b.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公布
c.細胞學說的提出 d.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
解析 b。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最早誕生于美國;細胞學說最先由德意志的施來登、施旺建立;電磁感應現象由英國人法拉第發現;這三項發明都沒有中國的參與。
例2.( 全國文綜ⅰ,19)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格拉斯•斯諾寫道:“假設一位古希臘人能被奇跡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國,他或她會發現許多熟悉的事物。不過,如果希臘人再晚兩個世紀被送來,就會發現,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個‘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認識,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種假設的主要歷史依據是
a.工業社會形成與發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長mmc.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 d.各國間交往密切
解析 a。1750年后”再晚兩個世紀”應該是20世紀50年代,二戰后以原子能技術、航天
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興起,極大地改造了工業結構和經濟生活,
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希臘人當然要置身于一個“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認識,
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了。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發明是在
a.蘇聯 b.英國 c.美國 d.法國
2.互聯網帶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①交流方式發生了變化②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③引起了學習的革命④工作與生活逐漸結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人們最早能夠吃到轉基因食品應在
a.1950年 b.1969年 c.1993年 d.1997年
4.克隆是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最早出現在
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美國
5.人類歷史上宇航事業的開端開始于
a.1957年美國 b.1961年美國 c.1957年蘇聯 d.1969年蘇聯
6.1982年,美國《時代》雜志把“個人電腦”選為當年的“年度風云人物”,并預言,“家庭電腦有朝一日會像電視和洗碗機一樣普及。在20年后,將會有60%的美國人上網。”xx年《時代》雜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網民)”選為“年度風云人物”,其封面注釋說:“是的,就是你。你控制著這個信息時代,歡迎來到你的世界。”這本質反映了
a.《時代》雜志的預言非常準確 b.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影響深遠
c.計算機技術由個人電腦時代進入網絡時代 d.網絡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深入到生活
7.信息化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主要包括①使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聯系更加緊密切 ②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經濟生活中日益重要③傳統產業脫胎換骨④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引起一場學習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關于互聯網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引起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化②引起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③存在網絡安全問題④青少年沉迷網絡,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互聯網對青少年害大于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世界大國普遍重視發展航天技術,下表反映了20世紀50~70年代這一領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1957 1961 1969 1970 1971
國家 蘇聯 蘇聯 美國 中國 蘇聯
成果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第一艘載人飛船 宇宙員第一次登上月球 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第一個空間站
上述成果表明了當時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 ②美蘇兩國在空間技術上處于領先狀態
③中國在空間技術方面奮起直追④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國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第一次實現了,最符合上述敘述的史實是:
a.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b.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飛上太空
c.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
d.xx年10月,神舟五號升空,楊利偉成為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中國宇航員
11.互聯網在給人類社會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 ①信息泛濫 ②網絡犯罪 ③沉迷虛擬社會 ④網絡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有位英國人說:“印刷機徹底改變了個人獲取的事實,記錄其他人的思想和遙遠文化的方式,‘一便士即時郵’改變了我們從朋友處獲得新聞和我們與其他團體進行通信的方式,電話改變了我們談話的方式,并擴大了可相互切磋問題的聯系人的范圍。互聯網所改變的不僅概括了這一切,而且還將遠勝于此。”這段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是
a.科學技術發展變化的過程 b.網絡技術發展變化的過程
c.信息交流發展變化的過程 d.人類文明發展變化的過程
第26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cdcac 6―10 bdabb 11--12dc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篇2
第27課
課標要求
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落實課標
一、 電腦與網絡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946年在美國誕生,屬于軍事科技應用領域。
2、兩個發展方向:
存儲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體積更小,更輕便實用。
3、技術更新:
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
1、 網絡技術:1969年國際互聯網問世;1995年被稱為國際網絡年。
2、 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
把人類帶入信息時代;
信息技術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
信息技術促進了人類工作、生活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引起一場學習的革命;
在互聯網時代人類也面臨一些腐蝕未成年人、垃圾信息、網絡安全、網絡犯罪、國際競爭加劇等新問題。
一、 探索生命的奧秘
1、 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上,20世紀70年代生物工程技術正式形成;
2、 1990年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現已完成人類基因組的框架圖和對人類基因圖譜的初步分析;
3、 1993年之后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普及開來;
4、 1997年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出現在蘇格蘭。
二、 登上太空
1、1957年蘇聯發射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2、1961年蘇聯發射“東方一號”載人宇宙飛船,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
3、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航天員是阿姆斯特郎、奧爾德林;
4、xx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 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位宇航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5、xx年10月17日中國“神舟” 六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返回,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
四、科技進步發展的原因
1、思想文化基礎:近代歷史上,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洗禮,面向現實世界、重視實踐、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風;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人類的思想文化更加開放。
2、物質基礎:工業革命的進行是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為科技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
3、科學家獻身科學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4、科學技術自身的延續性和近代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篇3
第26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課標要求: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貫穿當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發展的情況,了解科技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種科學成就出現和發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過程與方法:結合圖片與材料,介紹與說明,體會與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高新科技特性的認識,滲透科技與人文精神并重、發揮科技積極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網絡技術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信息時代的特點。
課時:本節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第27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電腦與網絡
1.計算機:1946年 2.國際互聯網:影響
二、探索生命的奧秘
1.dna
2.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蘇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飛機
4.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找學生閱讀本課的引言:人類不斷探索自然,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電子計算機、遺傳工程、航天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誕生,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著整個世界。計算機的出現,把人類社會引入“信息時代”;網絡使地球縮小成了一個“村”;生物科學的發展使我們對自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生命奧秘的大門被一層一層地打開;航天科學的發展為人類開辟了更廣闊的活動和生存空間。
一、電腦與網絡
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今天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果現在我們的計算機全部癱瘓,所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現代生活秩序混亂、生活節奏被打亂等。
請同學們看教材p110插圖《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正式誕生
1.計算機:1946年
這臺計算機名為“eniac”,我國通常音譯為“埃尼阿克”,它重30噸,機器本身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計算彈道和研制氫彈。
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和之前人類的發明比起來,電子計算機確實有十分特別之處。之所以稱它為“電腦”,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人腦的能力,可以進行高級腦力勞動,并且一直處于不斷的進步中。這是之前的人類的任何發明都沒有的特質。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簡單地說,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這兩種計算機的應用都是極其廣泛,并被各國所重視的。大型化的計算機應用在高科技領域,而小型化的計算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無處不在。
應用:從電子計算機運用范圍來看,計算機已經成了當代科技發展的一個基本工具,這節省了大量人類的勞動,也直接為很多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高速的推進器。
那么,同學們應用計算機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網。
2.國際互聯網
網絡技術對計算機功能的擴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網絡世界基本上已經成為相對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另外一塊天地,網絡生活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間。網絡在信息傳遞方面有無可比擬的迅捷性和豐富性。世界的現實距離因為網絡而無限縮小,這對人類生活來說無疑是質的改變。人類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這一對翅膀,進入了信息時代。
國際互聯網:影響
互聯網的影響:改變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推動“新經濟”(又稱“知識經濟”)的誕生,推動全球化的發展。
同學們認為網絡存在的意義何在?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教材p113“閱讀與思考”中《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請同學們閱讀。
二、探索生命的奧秘
生命的奧秘是人類永遠在思索的問題。
在破解生命奧秘的進程中,dna的發現是一大突破。
板書:1.dna
dna是脫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
dna現在已經是一個常識,而人類接近這個秘密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而隨著生物學理論研究的巨大進展,出現了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板書:2.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1本目內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術屬于綜合性學科,其發展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矚目的,而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十分深遠。你知道轉基因技術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1文字閱讀框《轉基因技術》
你知道哪些轉基因食品或者轉基因產品?
而轉基因技術可以“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這意味著在不遠的未來,生物和人類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轉基因技術使人類可以對生物生命進行“任意修改”。科學家擔心,由這種技術創造出來的新型遺傳基因和生物可能會有害于人類。它們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謂的遺傳基因污染,而這種新的污染源很難消除。還有,轉基因農作物和以此為原料制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目前,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問題在日、美、歐等地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消費者團體掀起了相當規模的反對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的運動。
人類利用對世界的科學認識,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術就是人類手中的一柄利劍。不過,劍有雙刃,有時候科學利用得不恰當,也會給人類帶來不可想象的災難。歷史上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這點,而當下爭議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兩個自然段,介紹了“克隆”技術。你認為“克隆人”可行嗎?
提示:利:克隆技術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大進步,有積極的意義:利用克隆技術,可以改變農作物的基因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對醫療保健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保護環境和瀕危動植物,以克隆技術再現物種。
弊:克隆技術從根本上破壞了生物個體的獨一無二性,有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尤其是克隆技術將會引發十分棘手的社會倫理問題:加劇家庭的多元化傾向,瓦解正常的人倫秩序,改變人的親系關系,喪失基本的歸屬感;使人口產生和性愛分離,破壞人類的感情,甚至會使人種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觀念根本動搖。
遺傳工程是針對人類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內容。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意味著在走過幾千年對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類終于拿到了至關重要的鑰匙。中國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了嗎?中國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對于太空的探索和對于人類自身的探索幾乎是同步出現的。
三、登上太空
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2文字閱讀框《科學幻想與現實》。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相關知識的認識,都充滿著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當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登上太空已經不是虛無縹緲的事了。
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蘇聯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關于蘇聯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兩個時間及成就。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載人宇宙飛船,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
板書:1.蘇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加加林
再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美國“阿波羅”號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說:“對于一個人來說,這不過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巨大的一躍。”
板書: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航天飛機集中現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術的綜合產物。它的特點是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發射成本較低,用途廣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試飛成功,標
志著航天運載由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轉向重復使用的新型運載器的時代開始了。
板書:3.航天飛機
這是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從整個發展過程來說,人類一直在前進,但是這其中也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其中美國“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慘劇十分令人嘆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類不會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業的發展對人類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4.影響:
找學生閱讀: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各種民用、軍用衛星陸續升空,廣泛運用于氣象、資源勘測、通信等許多領域。
你可以舉出一些航天事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影響的例證嗎?
小結:科技在當代國際競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沒有善惡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來為誰服務。所以同學們應該樹立為科學和促進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而奮斗的志向。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篇4
第26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課標要求: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貫穿當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發展的情況,了解科技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種科學成就出現和發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過程與方法:結合圖片與材料,介紹與說明,體會與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高新科技特性的認識,滲透科技與人文精神并重、發揮科技積極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網絡技術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信息時代的特點。
課時:本節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第27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電腦與網絡
1.計算機:1946年 2.國際互聯網:影響
二、探索生命的奧秘
1.dna
2.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蘇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飛機
4.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找學生閱讀本課的引言:人類不斷探索自然,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電子計算機、遺傳工程、航天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誕生,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著整個世界。計算機的出現,把人類社會引入“信息時代”;網絡使地球縮小成了一個“村”;生物科學的發展使我們對自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生命奧秘的大門被一層一層地打開;航天科學的發展為人類開辟了更廣闊的活動和生存空間。
一、電腦與網絡
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今天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果現在我們的計算機全部癱瘓,所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現代生活秩序混亂、生活節奏被打亂等。
請同學們看教材p110插圖《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正式誕生
1.計算機:1946年
這臺計算機名為“eniac”,我國通常音譯為“埃尼阿克”,它重30噸,機器本身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計算彈道和研制氫彈。
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和之前人類的發明比起來,電子計算機確實有十分特別之處。之所以稱它為“電腦”,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人腦的能力,可以進行高級腦力勞動,并且一直處于不斷的進步中。這是之前的人類的任何發明都沒有的特質。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簡單地說,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這兩種計算機的應用都是極其廣泛,并被各國所重視的。大型化的計算機應用在高科技領域,而小型化的計算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無處不在。
應用:從電子計算機運用范圍來看,計算機已經成了當代科技發展的一個基本工具,這節省了大量人類的勞動,也直接為很多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高速的推進器。
那么,同學們應用計算機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網。
2.國際互聯網
網絡技術對計算機功能的擴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網絡世界基本上已經成為相對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另外一塊天地,網絡生活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間。網絡在信息傳遞方面有無可比擬的迅捷性和豐富性。世界的現實距離因為網絡而無限縮小,這對人類生活來說無疑是質的改變。人類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這一對翅膀,進入了信息時代。
國際互聯網:影響
互聯網的影響:改變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推動“新經濟”(又稱“知識經濟”)的誕生,推動全球化的發展。
同學們認為網絡存在的意義何在?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教材p113“閱讀與思考”中《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請同學們閱讀。
二、探索生命的奧秘
生命的奧秘是人類永遠在思索的問題。
在破解生命奧秘的進程中,dna的發現是一大突破。
板書:1.dna
dna是脫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
dna現在已經是一個常識,而人類接近這個秘密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而隨著生物學理論研究的巨大進展,出現了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板書:2.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工程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1本目內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術屬于綜合性學科,其發展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矚目的,而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十分深遠。你知道轉基因技術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1文字閱讀框《轉基因技術》
你知道哪些轉基因食品或者轉基因產品?
而轉基因技術可以“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這意味著在不遠的未來,生物和人類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轉基因技術使人類可以對生物生命進行“任意修改”。科學家擔心,由這種技術創造出來的新型遺傳基因和生物可能會有害于人類。它們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謂的遺傳基因污染,而這種新的污染源很難消除。還有,轉基因農作物和以此為原料制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目前,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問題在日、美、歐等地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消費者團體掀起了相當規模的反對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的運動。
人類利用對世界的科學認識,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術就是人類手中的一柄利劍。不過,劍有雙刃,有時候科學利用得不恰當,也會給人類帶來不可想象的災難。歷史上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這點,而當下爭議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兩個自然段,介紹了“克隆”技術。你認為“克隆人”可行嗎?
提示:利:克隆技術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大進步,有積極的意義:利用克隆技術,可以改變農作物的基因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對醫療保健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保護環境和瀕危動植物,以克隆技術再現物種。
弊:克隆技術從根本上破壞了生物個體的獨一無二性,有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尤其是克隆技術將會引發十分棘手的社會倫理問題:加劇家庭的多元化傾向,瓦解正常的人倫秩序,改變人的親系關系,喪失基本的歸屬感;使人口產生和性愛分離,破壞人類的感情,甚至會使人種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觀念根本動搖。
遺傳工程是針對人類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內容。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意味著在走過幾千年對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類終于拿到了至關重要的鑰匙。中國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了嗎?中國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對于太空的探索和對于人類自身的探索幾乎是同步出現的。
三、登上太空
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2文字閱讀框《科學幻想與現實》。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相關知識的認識,都充滿著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當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登上太空已經不是虛無縹緲的事了。
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蘇聯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關于蘇聯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兩個時間及成就。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載人宇宙飛船,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
板書:1.蘇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加加林
再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美國“阿波羅”號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說:“對于一個人來說,這不過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巨大的一躍。”
板書: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插圖《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航天飛機集中現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術的綜合產物。它的特點是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發射成本較低,用途廣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試飛成功,標
志著航天運載由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轉向重復使用的新型運載器的時代開始了。
板書:3.航天飛機
這是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從整個發展過程來說,人類一直在前進,但是這其中也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其中美國“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慘劇十分令人嘆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類不會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業的發展對人類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請同學們看教材p112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4.影響:
找學生閱讀: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各種民用、軍用衛星陸續升空,廣泛運用于氣象、資源勘測、通信等許多領域。
你可以舉出一些航天事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影響的例證嗎?
小結:科技在當代國際競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沒有善惡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來為誰服務。所以同學們應該樹立為科學和促進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而奮斗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