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據報道,一所幼兒園的小班,在新學期安排的第一節集體活動課是,讓孩子們玩玩具。老師把裝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動室以后,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玩具,好嗎?”“好——”小朋友們齊聲回答。
老師繼續提出要求:“小朋友們,等一會兒,大家按照先后順序,一個人一個人地到前邊來取玩具。每人只取一個玩具,記住了嗎?”“記住了——”孩子們大聲說。
誰知,孩子們嘹亮的“記住了”的話音還沒落,全班三十個孩子,就一窩蜂似地爭先恐后地上前去搶玩具。盡管孩子們的家里都有許多許多好玩的玩具,但在孩子們的心里,總認為別人家的東西是好的,別人家的玩具一定是很好玩的。
那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玩具,對孩子們可以說是“擋不住的誘惑”。剛才老師的要求全都當成耳旁風,有的孩子一下子拿了好幾個。剩下的玩具沒有什么好玩的了,后邊的孩子沒有拿到,上手就奪,拿到幾個玩具的孩子就緊緊抱著不放。孩子們扭成一團,玩具也散落了一地。
出現這種局面,是老師始料未及的。老師一個勁兒地大聲說:“小朋友們,不要搶,不要搶!”但孩子們似乎什么都沒有聽見,繼續玩命地爭搶。當時,竟然有十多對孩子,為了爭奪玩具雙方僵持著,四目怒視,各不相讓。
有的小孩子為爭搶自己喜愛的玩具,甚至對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全活”——連推帶打、又踢又抓等。有哭的,有鬧的,哭聲吵鬧聲交織在一起,活動室一下子就亂成了一鍋粥。
家長的訓示:“誰要打你,你就更厲害地打回去!”
更使在場老師驚訝的是,當一個小女孩的玩具被一個小男孩硬搶走時,那小女孩毫不示弱,竟然上手就“啪”地一聲,給了那個小男孩一個干脆、響亮的耳光!把老師嚇了一跳。
當老師趕緊把那個小女孩叫到旁邊,低聲但很嚴肅地問她為什么打小朋友時,她竟然振振有辭,理直氣壯地說:
“我媽 媽說了,誰要欺負我,就讓我打他,可不能吃虧!”
聽了孩子這樣一番辯解,老師一臉無奈,只能苦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據幼兒園小班老師反映,現在的家長和過去的家長可不一樣。過去,家長教育孩子都是說遇事要互相謙讓,不要掙搶,讓著小朋友的乖,是好孩子。
現在可好,九成以上的新生家長,都曾經直接明示或者暗示過孩子:“該爭的時候要爭,該搶的時候要搶,不要怯陣。不爭不搶就要吃虧。”甚至指使說:“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厲害地打回去!不要手軟!”
坦率地說,我是不贊成這樣教育孩子的。小孩子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這是為將來進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演習”,幼兒園應當是個“演習場”。要與別人和諧相處,沒有謙讓的品格是不能被社會所接納的。
家長明示“不能吃虧”、“不要手軟”的原因分析
有的家長給孩子灌輸“不能吃虧”、“不要手軟”的意識,這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跟年輕父母的“身份”和經歷有直接關系。
現在的學齡前兒童家長身上,有兩個令人矚目的標簽:一個是“八0后”,一個是“獨一代”。基本上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絕大多數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身份,是一個很特殊的社會群體,身上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