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a、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民族凝聚力 b、解決地區沖突、環境惡化等問題
c、給當今信仰危機、道德失衡以啟迪 d、從仁愛、大一統等思想中尋找智慧
7.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
(1)戰國時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繼承并發展孔子學說的?
材料一 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舉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以及雖然于變革動蕩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張岱年等《中國文化概論》
(2)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漢取得獨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認為:“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認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
(3)依據材料二說明朱熹和王守仁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別?指出兩者的哲學流派
材料三 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
振興工商業;黃宗羲在《原君》中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們
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并身體力行。
(4)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發展到新的階段,其突出的思想主張是經世致用。結合材料三概括指出這種思想主張在政治、經濟和學術方面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