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人類文明的引擎學案
一、課 標
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學習要求:
㈠知識與技能
1、識記瓦特研制成功“萬能蒸汽機”解決了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理解“蒸汽時代”概念。
2、識記電力的發現與發展,電進入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理解“電氣時代”的概念。
3、識記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
㈡過程與方法
1、可收集歷代科學家對電探索的音像資料,認識電氣時代的到來是幾國幾代科學家努力探索的結果,激發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2、用情景再現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感受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
3、用情景再現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感受電力的發現與發展是幾代科學家努力的結果,樹立繼承發揚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觀念。
4、用歷史比較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感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動力。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工業機器和動力的發明應用的學習,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三、重難點
重點: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到來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難點:理解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是社會需求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文明不斷積淀的結果。
四、自主學習
㈠棉紡織業的技術創新
18世紀,英國的 ① 出現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 ② ”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1771年, ③ 發明水力紡紗機,并在曼徹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紡紗機裝備的紡紗廠;1779年,克隆普頓發明了 ④ ,使棉紗產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提高;1785年,牧師卡特萊特研制出 ⑤,英國的棉紡織業已經在技術上完成了由手工業向 ⑥ 的過渡。
㈡“萬能的原動機”
1769年,英國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使蒸汽機的熱效率大大提高。從此以后,蒸汽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 ⑦ ”,使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 ⑧ 。
㈢“科”“技”結合的典范
1、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有力地推動了紡紗織布、機械制造和交通運輸等部門的技術進步。18xx年,美國人 ⑨ 制成一艘汽船,幾年后,制成一艘汽船“克萊蒙特號”,試航成功,他被視為汽船的發明人;18xx年,英國人 ⑩ 研制的第一輛蒸汽機車初步成功,他的火車的鳴叫,召喚著“ ○11 ”的到來;1794年,英國人莫茲利發明了 ○12,促進了一個新的行業機械加工制造業的誕生。
2、1831年,英國的 ○13 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67年,德國工程師 ○14 制成發電機;1882年,美國人 ○15 在紐約創建了第一個發電站。
3、1887年,瑞典人 ○16 發明了無煙炸藥,因為他在歐洲和美國都開辦了生產炸藥的工廠,因而發了大財,按照其遺囑,用他的一部分遺產作為基金,用其利息獎勵世界各國對物理、化學、 ○17 、文學以及 ○18 有杰出貢獻的人,這就是 ○19 獎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