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學案
③鄧小平理論是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
(1)背景: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提出了許多嚴峻的挑戰和嶄新的課題。
①國際: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
②國內:a.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b.新黨員大量增加,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
(2)條件:
①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的寶貴經驗。
②經過長期的思考和科學的總結。
③以鄧小平理論為理論基礎。
(3)內涵:
①內容: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相互關系: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
a.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
b.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根本問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1)精神實質:
①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在鄧小平理論基礎上,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
②它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
③它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本質在執政為民。
(2)歷史地位:
①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②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③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④是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一:中共十二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的重大貢獻是( )
a.作出工作重心轉移和改革開放的決策
b.決定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舊體制
c.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d.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答案:c
辨析: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故答案為c。
例二:鄧小平理論 ( )
①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是鄧小平一人的獨創 ③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④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辨析: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經驗的總結,可見②不正確。 故答案為d。